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脊梁,也是發展數字經濟的主戰場?!笆奈濉睍r期,如何加快推動制造業向數字化轉型、用數字化重塑“江西制造”輝煌,是一道必答題,應著力從五個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戰略戰術上抓統籌。
樹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系統思維。戰略層面,確立總體規劃、重點突破、分步實施、全面推進策略,抓好智能制造發展的頂層設計、總體規劃,明確各階段的戰略目標和重點任務。戰術層面,采用探索、試點、推廣、普及有序推進方式,對于工業基礎好的地區重點推進智能制造流程再造,對于基礎薄弱的地區則優先落實企業信息化改造工程。政策層面,出臺與本地工業制造水平相適應的新一輪智能制造推進政策,針對不同行業、不同環節特點有重點的出臺專項政策。
培育企業上強“龍頭”。
圍繞構建智能制造企業梯隊生態鏈,打造“創新場”,培育更多企業“優等生”。一是引培關鍵制造業生產企業,形成制造業巨頭引領并主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格局。以籌備組建我省機器人智能制造國際產業園等為契機,重點引入支撐研發企業發展的全球“燈塔型”企業。通過制定龍頭企業裂變計劃、合作伙伴成長計劃、企業投入支持計劃、企業成長激勵計劃等,培育省內龍頭骨干企業成長為“燈塔型”企業。二是引培關鍵智能化改造服務企業,培育智能制造的本土服務力量。通過編制我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推薦目錄,打造多家省級優質供應商,實現我省國家級智能制造系統集成供應商零的突破。支持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聯盟分盟在我省成立,聚焦中小微企業特點和需求,開發符合我省產業特點,易部署、好維護的輕量級、低成本解決方案。三是推動生產性服務企業與制造類企業聯手,開展研發設計、品牌授權等合作,推動制造企業由加工生產向研發設計和市場營銷兩端的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技術研發上抓重點。
圍繞我省重點產業集群,推動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的跨越。一是聚焦我省技術需求特點,根據我省產業鏈謀劃梳理突破清單,布局突破一批基礎性、共性、應用性技術。通過與國內外有關機構建立智能制造信息共享和相關合作機制,及時跟蹤和把握技術發展的最新動向,積極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研究成果和經驗,并將中小企業的務實性技術研發需求提上“十四五”技術創新日程。二是技術標準先行,加快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國家標準推廣和本省標準制定應用,編制我省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實施指南、評估規范等本省標準并規范實施,依托省內相關重點檢測中心開展標準實驗驗證,力爭一定數量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實驗項目能落戶江西。三是推動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應用,在全省重點行業圍繞產業集群開展數字化轉型,推動集群上下游企業實施標準統一的數字化改造,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的企業整體數字化轉型,實現規?;瘧貌⒆罱K完成產業聯動跨越發展。
基礎建設上強根基。
貫徹落實國家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決策部署,我省應加快高質量、現代化的智能制造基礎設施布局。一是要加快推進以工業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助推制造業構建基于工業互聯網的全新基建生態。在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及工業園區內優先搭建智能工廠數字化接口、企業物聯網、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等基礎性物理架設。建設 1 個基礎性工業互聯網平臺,培育系列行業級、區域級和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的“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二是推動工業企業“上云上平臺”數字化轉型,帶動中小微企業“上線用云”。助推華為云“點線面體”打造我省特色制造業產業生態鏈,從業務流深入到“研產供銷服”制造場景,拓展覆蓋有色、電子信息、裝備、石化、建材、紡織、食品、汽車、航空、中醫藥、移動物聯網和LED等重點產業。三是建設高效綠色算力基礎設施,分行業開展產業大腦建設,形成“一行業一大腦”的發展格局。建設高性能云計算公共服務平臺,構建云邊協同的算力服務網絡,深化產業大腦應用場景建設。
服務配套上補短板。
通過加快補齊短板,不斷完善相關服務配套,推動我省智能制造發展進入新階段。一是實施智能制造生態合作伙伴計劃。有意識地與供應商、服務商等各方連接,搭建“智能制造生態系統”。分類別分批次建立江西智能制造生態合作伙伴目錄,定期開展項目對接與推廣,助力智能制造發展。二是將智能制造診斷評估服務納入政府采購,開展智能制造義診服務,提供定制的智能化改造方案。三是構建智能制造高端創新人才支撐,為保障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輸送專業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