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科研進展
當前位置:首頁 > 科學研究 > 科研進展

《江西日報》理論版刊登我院文章: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 切實增強江西科技創新驅動力

來源:科戰所 馮雪嬌    更新時間:2021-09-22    瀏覽:4281
【字體:

2021913日,《江西日報》理論版刊登我院科技戰略研究所馮雪嬌博士文章: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 切實增強江西科技創新驅動力。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1631949987(1).jpg


長江經濟帶橫貫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占據全國“半壁江山”,是我國戰略支撐力最強的流域經濟帶之一。對于長江經濟帶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要勇于創新,發揮協同聯動的整體優勢,全面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使長江經濟帶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江西是長江經濟帶沿線省份,深度融入經濟帶建設,切實增強我省科技創新驅動力,既是責任,也是機遇。

緊盯技術攻關,打造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


一是聚焦長江流域污染治理。建議以南昌為核心,聯合環鄱陽湖城市群各設區市,整合省內有關生態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和省內外龍頭企業,建設江西省鄱陽湖實驗室,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按照新型實驗室機制運行。二是推動跨區域綠色技術聯合攻關。建議聚焦有色金屬、電子信息、高端裝備、中醫藥、新材料等我省重點產業需求,聚焦生態修復、水安全、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生態農業等領域重大關鍵技術,學習借鑒長三角科技聯合攻關項目機制,積極推動與湖北、湖南、安徽等省設立跨區域聯合攻關項目,互聯互通創新要素、交換共享信息資源,提高創新鏈整體效能。


堅持綠色發展,推動沿江產業與創新深度融合。


一是推動傳統產業“換芯前行”。圍繞有色金屬、石油化工、農業、建材等我省重點傳統產業搭建一體化互聯網平臺,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集群內企業“上云用數賦智”,加速完成數字化轉型。針對銅礦、稀土礦、鎢礦等礦山,實施綠色礦山、廢棄礦山治理恢復和智慧礦山建設等重大項目,建設綠色礦業發展示范區。鼓勵產業集群內龍頭企業利用自身條件先行先試,打造數字化轉型示范項目,為大規模推廣復制提供樣板。支持沿江企業積極搶抓5G、工業互聯網等風口機遇,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數字產業鏈。二是布局新興產業“換道超車”。近年來,“騰籠換鳥”、破“舊”立“新”已成為長江經濟帶各省市的發展共識。長江沿線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產業規模大幅增長,占全國比重超過50%。建議堅持差異化發展,規劃發展電子信息、有色金屬、航空產業、中醫藥、時尚輕紡、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文化旅游、特色農產品及農產品加工等一批前景廣闊、導向性和帶動性均較強的新興產業,并逐步把它們培育發展成長江經濟帶和我國中部地區的區域性龍頭產業。以江西為核心,聯合貴州、云南、四川、湖北,打造世界級中醫藥產業集群。貫徹落實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前瞻布局現代生產制造、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等新興產業,壯大新興消費,打造經濟新場景、新動能。


突破制度障礙,推動長江經濟帶生產要素自由流動。


一是探索“人才飛地”。面對高端人才引不進、難留住問題,建議在上海、浙江、江蘇等長江經濟帶發達省市建立“人才飛地創新港”,將傳統的“本地筑巢”模式轉變為“鄰鳳筑巢”,委托專業第三方進行運營,政府出臺政策給予支持,積極吸納江西企業設立創新中心等平臺,入駐企業繼續享受江西原屬地的政策。二是創新資源互聯互通機制。受行政壁壘的限制,長江流域的人才開發、資源共享等方面存在各自為政的現象,要想方設法用好長江經濟帶的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關注各地到江西開設分支機構的人才使用情況,以良好的營商環境、積極的配套政策為他們提供內外一致的待遇,如人才評價認定、項目資助申報、人才公寓、租金補貼、高科技企業認定等。積極推動科技設施“通聯”、創新政策“通兌”、成果轉化“通用”,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大型科研儀器協作共用網”建立,構建一體化的技術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和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推動形成自由創新、愉快創新的良好氛圍。


圍繞開放發展,建立長江經濟帶齊抓共管新模式。

一是共建中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也被稱為“中三角”,以武漢、長沙、南昌為中心城市。建議學習借鑒長三角發展經驗,積極推進中三角城市群人才保障服務標準一體化,試點實施人才服務事項逐步對接。圍繞區域產業發展和創新需求,共同發布中三角特色科技資源目錄,為長江經濟帶流域內科技資源共享工作賦能。建立中三角技術轉移服務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一體化。二是提升南昌首位度、九江顯示度。全力推進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充分發揮南昌的引領作用,帶動九江、撫州、宜春、上饒、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協同發展,加快破除跨區域行政壁壘,探索完善總部研發和重大項目在南昌、生產轉化和產業配套在周邊的發展模式,推動五市一區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深度融合,提升南昌首位度?!笆奈濉睍r期,推動九江的主要經濟指標在沿江同類城市爭上游、在全國年年有進位,提升其顯示度。依托贛江新區建設,以昌九走廊沿線作為重點區域,推進昌九產業協同聯動發展,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建設工程,促進長江沿岸資源要素集聚、綠色經濟基地建設。三是打造產業梯度轉移“首選區”。強化地方政府高新區建設主體責任,在政策制定、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高新區支持,配齊配強國家高新區、省級高新區管理層。支持高新區因地制宜開展管理體制改革,充分授予高新區關鍵性管理權限。探索“管委會+平臺公司+基金”運營和管理模式,強化“畝產論英雄”導向,著力提升國家級高新區在全國的綜合競爭力,輻射帶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省級高新區空間布局,推動有條件的省級園區創建國家級高新區。


欧美性videos高清精品_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_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_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