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江西日報》學與思版塊刊登我院黨組書記、院長熊紹員文章:“十四五”江西科技創新的方向?,F將全文轉載如下:
8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強調,“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實現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并對“十四五”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要求。這是我們謀劃好“十四五”科技發展的基本遵循。
“十四五”是我國從“進入創新型國家”到“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承前啟后的五年,也是江西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一戰略基點,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五年。
面向“十四五”,江西科技創新要充分把握這一追趕跨越、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下好先手棋、搶占制高點,緊盯世界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前沿,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以創新引領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把握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大平臺和項目布局、領軍科技人才集聚、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科技體制全面深化改革等核心問題,著重抓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力爭實現換道超車、換車超車。
●堅持科技規劃先行,搶抓新基建重要機遇
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靶禄ā敝饕?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通信、交通、能源、數字等方方面面。與傳統基建不同,“新基建”作為生產力的一種重要變革方式,將極大地釋放歷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積蓄的能量,重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各環節,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進而帶動全社會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產生重大影響??梢哉f,誰抓住了“新基建”,誰就贏得了未來科技競爭主動權。
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我省創新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笆奈濉睍r期,我省應對標對表國家規劃,緊緊抓住“新基建”帶來的機遇,提升建設水平,夯實科技強省建設基礎。要以“新基建”為導向推進全省創新創業平臺載體建設工作,推動一大批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孵化器、眾創空間、創新基地、高新開發區等創新創業平臺載體提質升級。尤其要聚焦信息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融合發展,推進“智慧+創新”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信息化技術、設施、資源、服務與科技創新融合,建立適應信息時代需求的新型科學研究和科技創新活動組織模式、科技成果推廣與轉化模式,加快推動全省六大科創城建設和發展,持續壯大數字經濟規模和占比。
●加強重大研發平臺項目頂層設計,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創新的新型舉國體制,要求國家和地方科研資源進一步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項目、重點單位,進一步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笆濉睍r期,我省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取得一系列突破,中藥大科學裝置啟動建設、中科院稀土研究院落戶贛州,等等,成績令人矚目?!笆奈濉睍r期,應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進一步凝聚全省資源,以高水平、高規格、大手筆、大投入建設一批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重大創新平臺。比如,可推動布局建設“贛江實驗室”,整合國內外相關領域國家級創新平臺和人才團隊力量,打造集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于一體的國家綜合研究基地。進一步聚焦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核心技術,布局一批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項目,重構我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體制。
●精心培植引才聚才創新土壤,廣泛集聚國內外領軍人才
創新驅動本質上是人才驅動。對于各級各類領軍人才,要真正做到“平臺引人、項目留人”。重大裝置和平臺建設運營、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是凝聚領軍人才的關鍵抓手?!笆奈濉睍r期,要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已有重大創新平臺對領軍人才的凝聚作用,結合“五型”政府建設,努力打造氛圍最濃、機制最新、配套最全、服務最好的科技領域“四最”創新環境,為創新創業人才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務。針對各項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需求,制定“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的個性化領軍人才引進計劃。圍繞“首席科學家”打造穩定研發團隊,長期穩定支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探索“項目經理”“合同科研”制,賦予領軍人才研究團隊組建、項目經費使用、績效工資管理等方面自主權,讓科研管理更加符合科研規律。
●全力激發企業創新主體活力,著力建設區域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充分發揮企業創新主體的作用。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深入實施產業鏈鏈長制,暢通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資金鏈、政策鏈,引導企業參與共性科技創新,加強企業之間競爭前合作,促進企業共生共贏。積極吸納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社會資本參與中藥大科學裝置、稀土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運營。從改變科技計劃組織方式、探索企業合作研發機制等方面,加強引導企業參與競爭前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合作、協同攻關。加強創新型、平臺型、未來型企業培育,鼓勵企業搭建共享設計、生產、檢測平臺,搭建產業智聯網平臺,引領產業組織模式、生產模式、商業模式變革。爭取在優勢產業領域打造一批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和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提升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
要像重視科研創新一樣重視科技成果轉化,著力解決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問題。圍繞我省“2+6+N”主導產業,大力實施產業科技特派團入園強企行動,推動技術與產業深度對接。要以科研開發鏈條的中后段為重點,加快布局建設在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區域產業科技創新高地。
●做強做大國有科研院所,放開搞活更多新型研發機構
“十四五”時期,建議對省、市傳統科研院所創新資源布局進行戰略調整,解決小、散、弱問題,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做大做強若干省級科研機構,打造我省科技創新的新旗艦。應深入推進科研院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賦予科研事業單位更多自主權,落實科研院所法人主體責任;加強科研院所內部管理,建立現代高效運行管理機制,引導科研院所構建體制新穎、機制靈活、管理先進、運行高效的科技創新治理體系,充分激發科研院所的創新活力。
放開搞活更多新型研發機構?!笆濉睍r期,我省與中科院、中國信通院、北京大學、中國電子、阿里巴巴等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共建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笆奈濉睍r期,要努力把這些新型研發機構做實做強,建成一批對產業發展支撐作用大、對經濟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新型研發機構。同時,要在這些新型研發機構基礎上,圍繞航空、醫藥、稀土、陶瓷、銅、電子信息、光伏、VR、生態等重點領域,鼓勵和支持高校及科研機構重點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新型研發機構,形成“百花齊放、百花爭鳴”的創新格局。
●推進科技體制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活力旺盛的創新生態
改革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動力,是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的關鍵一招?!笆奈濉睍r期,要推進科技體制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深入推進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科技資源配置機制、改革科技評價機制、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大自主權,完善科技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完善科技工作分類評價體系,加快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環境,強化知識產權治理,完善科技型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優化創新創業服務空間,推動技術創新與產業創新、社會創新、管理創新跨界融合。加強創新文化建設,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尊重知識、崇尚創新、保護產權、包容多元的社會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