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江西日報》理論版整版刊登我院文章:全面提升江西科技創新能力?,F將全文轉載如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強?!苯陙?,江西全面貫徹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新征程上,如何進一步全面提升江西科技創新能力,本版特邀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江西研究院、省級重點高端智庫江西省科學院科技戰略研究所的專家學者,就這一問題發表見解、獻策建言?!幷?/span>
加快建設江西特色高水平科技智庫
鄒 慧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边m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發展趨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需要充分發揮智庫的思想支撐作用。近年來,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社會科學院為代表的高端科技智庫,在籌劃實施國家重大科技戰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省市依托地方部門、高校、科研院所建設的一批新型科技智庫也快速興起,地方科技智庫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加快建設具有我省特色的科技智庫,以高水平科技咨詢,助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已經越來越重要和緊迫。
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助力找準科技創新主攻方向
科技智庫是“科學思想工廠”,是推動區域經濟實現創新發展的“加速器”和“掌舵手”之一。一要通過分析預判科技發展前沿趨勢,找到我省比較優勢,搶抓發展機遇??萍贾菐炜梢揽开毺氐闹R分析工具和數據庫,洞察世界科技和產業變革前沿趨勢,結合我省科技產業發展基礎開展科學評估和預判,系統謀劃我省科技創新戰略布局,提出推動我省科技創新能力躍升的前瞻性、建設性意見、建議。二要通過研究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現狀,準確識別我省科技創新短板弱項并大力補齊??萍紕撔聡H競爭日趨激烈,科技智庫要發揮智庫預警作用,深入開展綜合性預研,通過分析產業格局、貿易狀況,剖析深層次技術瓶頸,梳理出我省迫切需要但“買不來”“卡脖子”“必須有”的關鍵核心技術,提出切實可行的應對之策。三要發揮好第三方科技評估和咨詢服務職能,優化我省區域科技創新綜合環境??萍贾菐煲⒎蟿撔乱幝珊臀沂^域實際的評估理論和方法,通過對我省科學創造力、技術創新力、產業競爭力,以及科技政策執行力、實施效果和社會影響力等開展綜合評估和咨詢服務,全面優化我省科技創新綜合環境。
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助力豐富科技創新資源
我省科技智庫要用好“小中心、大外圍”的網絡組織優勢,助力我省科技創新資源不斷集聚。一是助力我省集聚科技創新人才??萍贾菐焓紫纫l揮鏈接院士專家的資源優勢,建設一支具有較強綜合研判、戰略謀劃能力和較大區域影響力的科技智庫專家團隊。更重要的是,發揮好聯系國內外先進企業、高校院所的媒介作用,推動更多院士專家等高水平人才集聚江西、服務江西。二是助力我省集聚科技創新成果??萍贾菐煲浞职l揮自身在科學發現、技術發明、產品創新等方面的敏銳性,加快建設符合我省需求的科技創新成果庫、人才庫、企業和機構清單,引導更多省外項目、成果和機構集聚江西。同時,大力支持院士專家在實地調研過程中與本地企業和機構達成技術合作,幫助解決技術難題。三是助力我省提升區域科技創新影響力??萍贾菐煲ㄟ^前瞻系統謀劃,提升區域和產業創新戰略高度,推動我省更好更快融入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增強我省科技創新在全國的影響力。此外,科技智庫要發揮好創新文化引領者作用,依托智庫力量做好科技創新戰略政策的解讀、科技創新規律的普及、科學精神的弘揚,營造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萍贾菐爝€要發揮好交流合作的中介作用,依托智庫搭建高層次、國際化科技創新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就我省相關產業發展的重大科技熱點問題開展研討交流,打造精英匯聚、影響廣泛的綜合性合作交流平臺,全面提升我省科技創新影響力。
加快建設高水平科技智庫,強化科技創新協作
一是通過對比分析不同區域科技領域相對優劣勢,強化區域科技發展戰略協作。面向省際科技合作,科技智庫要在充分了解我省經濟社會重大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全面分析合作?。▍^、市)在高層次人才、前沿引領技術、高端研發平臺、科技成果轉化空間等方面的相對優劣勢,提出如共建院士工作站、共享數據庫、科技成果異地轉化等省際科技合作潛在方向。對于省內科技合作,科技智庫要通過系統對比意向地市或縣(市、區)在高水平科研人員、重點研發平臺、高技術企業、高技能人才等方面的表現,結合不同區域發展需求,提出科技合作可能事項和預期成效。二是通過匹配不同主體的創新需求,強化產學研協作。當前,我省頂尖人才(團隊)總量不多,已經成為制約重點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和新型研發機構等主體創新能級提升的主要因素??萍贾菐炜梢悦嫦蛭沂〔煌瑒撔轮黧w的技術合作需求,梳理省外擁有相關領域頂尖人才(團隊)或可能擁有相應技術儲備的企業和機構,并通過進一步溝通實現技術供需雙方精準匹配對接,推動聯合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等產學研協作。三是強化與其他科技智庫的協作。與其他科技智庫尤其是一流科技智庫協作對提升我省科技智庫研究能力、成果影響力大有裨益。未來,我省科技智庫可以通過與其他科技智庫共同舉辦論壇,增強彼此信任、夯實合作基礎;共同開展課題研究,拓展研究視角、提升研究質量;共建研究中心,共同監測科技創新政策研究和改革前沿,推動跨區域間的科技政策協同。
完善政策體系推動科技自立自強
陳春林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動創新型省份建設,從原始創新到民生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創新元素相互激蕩。面對國內外形勢變化,針對我省科技自立自強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面臨的突出挑戰,要加快完善科技政策的系統性、精準性和聯動性,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江西貢獻。
提升科技自立自強政策的系統性。一是橫向全面補齊政策短板,打造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科技政策體系。通過強化政策支持,掀起覆蓋全產業鏈的技術突圍熱潮。在要素政策方面,進一步梳理完善人才、資金和設施設備政策短板;在主體政策方面,進一步引導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要素集聚組合,探索全新的創新功能體;在產業創新政策方面,進一步鼓勵不同產業創新模式的探索;在區域創新政策方面,進一步引導不同區域創新形態的差異性;在創新環境政策方面,進一步完善創新治理政策、創新生態政策和開放創新政策等。二是縱向探索改革“深水區”,實現科技創新與體制機制創新“雙輪驅動”,啃下改革“硬骨頭”以釋放科技創新潛力。持續完善重大科技任務的組織實施機制,思考并探索深層次的地方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健全科研人員全職業生涯激勵制度等。三是關注國內外前沿科技及政策發展趨勢,做好政策預研儲備。根據我省中長期發展需要,加強儲備性政策研究,以提高科技創新政策的前瞻性和針對性。適時設立專門機構、專項資金或項目做好前沿監控,構建高水平情報收集和研究體系,全方位研判國內外最新科技動態和政策動態。在省內形成多渠道的政策需求收集機制,結合需求積極開展政策創新和試點,常態化充實完善我省科技政策儲備工具箱。
加強科技自立自強政策的精準性。一要保持科技自立自強政策體系與時俱進。通過配套科技監督政策、做好政策評估與政策審計工作,健全政策系統反饋機制,淘汰不合時宜的政策措施,推動科技政策體系及時迭代更新。二要掌握科技自立自強政策的效度??萍紕撔抡咭m應我省創新體系所處的狀態,不能滯后也不能過度超前;政策操作既要強調效率,也不能過于急切。比如,針對我省企業原始技術策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高端要素聚集等能力不足的現狀,研發投入強度等政策要考慮該階段創新主體的能力,過度超階段投入可能造成資源配置扭曲和浪費。三要體現政策工具的差異性和精細化程度。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科研單位的發展需求存在差異性,要根據需求差異出臺精細化程度更高的政策工具集。
強化科技自立自強政策的聯動性。一是力促追趕型和引領型政策聯動。針對我省科技發展情況和政策實施對象,該追趕的領域必須采用追趕型政策,有望實現引領的領域應積極實行引領型政策。針對階段性趕超重點和優先領域,我省科技創新政策要將落腳點放在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及促進二次創新和本土創新主體的能力構建上。當一些領域科技整體實力完成追趕目標后,可以對其實施更多引領型科技政策。二是統籌不同職能部門政策聯動。要進一步強化各部門科技政策內容的聯動性,盡量避免政策制定中出現的多個部門分別主導、政出多門、政策打架的現象,重視統籌多個部門合作制定綜合配套性政策工具包。同時,建立地方與中央及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調機制,提升多層級政策整體配套效能。三是做好新舊政策的過渡與聯動。合理設置政策適用過渡期,盡量避免“一刀切”,給予政策需求主體一定的緩沖期。同時,要探索科技政策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社會政策等政策工具箱的統籌聯動。
打造高水平產業科技創新中心
葉 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在創新全球化和全球產業鏈分工背景下,站在科技創新中心這樣的“創新高地”或“創新極點”上才能掌握創新的主動權和價值鏈分配的主導權。全力建設區域科技創新高地是江西搶抓發展新機遇、構筑發展新優勢的關鍵所在,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統籌布局。
明確江西創新定位,強化總體研究部署??萍紕撔轮行姆譃閲H、國家、區域等不同層級。我省建設區域科技創新高地應明確不同的層級定位。在區域層面,大南昌都市圈在全省居于“一圈引領”的核心地位,也是長江中游城市群“三圈”帶動的主要引擎之一。當前階段,應立足長江中游城市群,將大南昌都市圈打造成中部地區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長遠看,要奮力打造成全國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高地。在省內,贛州、九江、萍鄉、上饒等地也應立足跨省域毗鄰區打造區域性科技創新中心,形成“多尖峰”創新高地形貌,提升全省整體創新“海拔”。
找準江西創新優勢,塑造產業創新“泉眼”??萍紕撔轮行挠胁煌愋?,比如,有的側重基礎研究,有的側重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等?;趪覄撔麦w系布局和江西科技創新基礎,我省應把握好電子信息、有色金屬、中醫藥、航空、半導體照明、食品等產業領域創新優勢,完善產業鏈與創新鏈協同升級機制,大力提升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能力,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產業創新策源地。要搶抓未來產業發展機遇,緊跟顛覆性技術創新發展,打造新興技術成果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前沿陣地,塑造引領產業范式變革的產業創新“泉眼”。
打造區域創新極核,集聚高端創新資源。打造創新策源能力突出的區域創新極核已成為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共識,如深圳光明科學城、成渝西部科學城、武漢東湖科學城等。當前,南昌在全省創新格局中居于核心地位,但是還沒有真正形成一個創新資源高度聚集的創新極核,重心的分散不利于高端創新資源的聚集。要明確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布局的核心承載區,將國家級創新平臺、省實驗室、高精尖創新中心等優勢創新資源集中布局,并進一步促進高端創新人才、新型研發機構和創新領軍企業集聚,形成科技創新中心的知識策源地與技術創新源。
夯實創新環境基礎,提升要素支撐能力。一個地區的基礎研究能力會對新興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產生重要影響。要布局建設一批面向新技術革命的高水平區域創新基礎設施,加強大科學裝置、重大科教基礎設施、大型研究試驗基地、科學儀器設備和科技服務平臺等建設投入。同時,進一步完善城市綠化、交通、文體活動等公共基礎設施,營造活力開放的城市生活圈。大力引進和培育風險投資基金,支持各類專業性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發展,促進各種行業協會、創新聯盟建設,健全多元化創新環境要素體系。積極培育和倡導創客文化,營造敢于創新和冒險、崇尚開拓進取、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
加強區域協同創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萍紕撔轮行氖窃趧撔戮W絡全球化的過程中形成的。因此,要建立具有全球視野的科技開放合作體系,像發展產業一樣開展國內國際創新合作。加強與北京、上海、粵港澳大灣區、武漢等科技創新中心聯動,大力承接創新資源外溢,深化平臺共建、聯合攻關、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人才交流等創新合作。深入參與長江中游城市群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推動湘鄂贛三省科技創新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政策協同,爭取聯合布局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和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一體化技術要素市場。鼓勵各類創新主體積極開拓國際創新合作空間,加強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合作建立聯合實驗室、創新中心、產業孵化基地等平臺,爭取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
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江西路徑
梁 成 陳耀飛
新型舉國體制是黨中央現階段在特定領域實現國家意志的一種特殊制度安排,是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把創新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重要指示精神的關鍵之舉,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支撐。面對新階段、新使命、新要求,深入探索新型舉國體制的江西路徑,對我省主動對接融入國家創新戰略布局,構塑我國創新版圖中的“不可或缺”,譜寫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江西篇章具有重大意義。
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組織體系。要堅持“四個面向”,聚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下好選題“先手棋”,創新組織實施“關鍵招”,優化考核評價“制勝拳”。一是凝練“真問題”。積極圍繞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等,發揮我省在有色金屬、電子信息、航空、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科研優勢,主動擔當,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需求生成、重點方向謀劃、論證擬制規劃計劃等方面提供指引。支持產業界深度參與項目凝練、編制、論證全過程,加強攻關項目與市場需求的銜接,強化“沿途下蛋”機制。二是創新組織形式。鼓勵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構建“矩陣式”協同創新組織模式,強化有組織的科研。擴大“揭榜掛帥”試點范圍和類別,探索“賽馬制”“首席科學家制”等新型組織和管理方式,分類推進“揭榜掛帥”和“賽馬制”的有序實施。探索開展科技項目經理人制度和“業主制”試點。三是建立分類考評制度。對產業前瞻性、基礎性技術,可采取小同行和國際同行評價,重點評價原始創新取得的進展;對共性關鍵技術、產品和技術成果,突出技術應用導向,將市場或關鍵用戶對項目完成情況的評價意見,以及對項目成果的推廣應用意見,作為評價的核心指標。
優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戰略力量。堅持以重大創新平臺建設為核心抓手,積極接引國家科技戰略力量入贛,培育壯大江西戰略力量,夯實創新基礎,凝聚創新合力。一是壯大科技戰略力量的江西“國家隊”。發揮中國科學院贛江創新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健康產業研究所,豬遺傳改良與種質創新、食品科學與資源挖掘等“國字號”高端平臺的創新引領示范效應。推動國家稀土技術創新中心、國家中藥資源與制造技術創新中心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復合半導體省實驗室建設。二是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在中醫藥、天文、核資源利用、食品科學等領域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推進廬山國家植物園申建,推動超算中心、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科學數據中心、資源庫等基礎條件平臺建設。三是強化企業創新核心承載力。聚焦我省“2+6+N”重點產業,支持企業自建或與大院大所合作共建技術創新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研發機構和組織,引導企業承接或參與國家和省重大科技項目。完善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庫,壯大科技領軍企業群體。
適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創新生態。堅持做第一等的創新生態,強化政府引導保障、企業主動作為、資本積極參與的體系化建設,構建“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績科研”的良性循環。一是完善“四梁八柱”。優化重大攻關項目權責分工,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場的創新角色,發揮政府的組織協調和規劃引領作用,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構建有利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市場競爭環境、產權制度、分配制度和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最大限度釋放全社會的創新創造潛能。二是健全以企業為主導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探索政產學研用長效合作機制,推動不同創新主體建立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充分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在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中的主導作用,以重大科研項目為牽引,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協同攻關。三是構建有效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強化財政科技投入的引導作用,完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資助機制,形成穩定、長效科研投入模式。鼓勵江西省現代產業發展引導基金及子基金加大對攻關任務承擔企業的投資力度,以市場化方式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予以支持。(科技戰略研究所:陳春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