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4日,《江西日報》理論版刊登我院科技戰略研究所所長鄒慧文章:以科技創新為核心 推進創新江西建設?,F將全文轉載如下:
省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了全面建設“六個江西”的奮斗目標,其中,全面建設創新江西擺在首位。創新江西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整合各方力量、確保整體推進,尤其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聚焦創新空間布局、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主體支撐、創新成果轉化等關鍵問題,讓科技創新成為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最大增量”。
緊盯創新空間布局求優化。立足“一核十城多鏈”協同創新區域布局,從更大空間尺度配置和優化創新格局,讓我省在全國創新版圖中更有分量和地位。一是緊盯核心引擎建設,高標準打造中國(南昌)科學島,將大南昌都市圈建成全省創新驅動發展核心引擎、中部地區創新發展重要一極。二是堅持“一市一城、因城施策”。統籌南昌航空、中國(南昌)中醫藥、南昌VR、贛州稀金、鷹潭智慧、上饒大數據六大科創城建設,以及推進吉安光電、九江-撫州數字經濟、景德鎮-萍鄉陶瓷新材料、新余-宜春鋰電新能源四大科創城建設。三是加快縣域科技創新。支持各縣(市、區)圍繞主導產業開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縣域創新,指導各縣根據縣域科技創新評價報告,找差距、補短板、強弱項,增強各縣科技創新工作針對性。四是謀劃布局“科創飛地”。支持引導省內創新平臺或龍頭骨干企業獨立或聯合在北京、上海、深圳以及粵港澳、長三角等發達地區設立研發飛地,探索建設多個“技術在外頭、轉化在江西”的“科創飛地”。
緊跟創新平臺建設求實效。我省可進一步強化重大研發平臺頂層設計,凝聚全省資源,以高水平、高規格、大手筆、大投入繼續謀劃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重大創新平臺。一是重點關注國家級平臺“后備隊”的培育。對代表著未來科技發展方向的“國字號”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提前布局、主動爭取,在新一輪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和基地的競爭中搶占先機。大力推進省實驗室建設,打造國家實驗室“后備隊”。對省內有潛力的平臺和基地,提前引導其規劃好功能定位、重點發展方向和階段任務,有計劃地培養推進。以爭取“國字號”平臺為紐帶,設立國家創新平臺和基地建設專項資金,并積極爭取中央財政經費支持。二是大力推進實驗室體系建設,增強我省基礎研究和源頭創新能力。建議對省、市傳統科研院所創新資源布局進行戰略調整,國有科研院所可重點做強做大基礎科研能力和科研服務能力。三是搞活更多新型研發機構。我省已與中科院、中國信通院等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共建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未來要繼續努力把這些新型研發機構做實做強,并鼓勵和支持高校及科研機構重點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的新型研發機構。
緊抓創新主體支撐求活力。發揮企業、高校院所和創新人才的主體作用,推動創新主體全維度協同創新。一是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重點強化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機制,通過精準施策,為創新型企業加速發展提供肥沃土壤。以突破性政策扎實推進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行動,構建(準)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四級梯度發展格局。二是內外并舉,提升省內外高校院所對江西產業創新發展的支撐作用。重點支持省內高校院所內涵式發展,支持省外高校院所在我省設立分支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和技術轉移平臺等。三是加強創新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圍繞“首席科學家”打造穩定研發團隊,長期穩定支持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探索項目經理、合同科研等制度,賦予領軍人才研究團隊組建、項目經費使用、績效工資管理等方面更多自主權。同時,加強科技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探索科技人才服務新模式。此外,對于各級各類領軍人才,要真正做到“平臺引人、項目留人”,充分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已有重大創新平臺對領軍人才的凝聚作用,努力打造氛圍最濃、機制最新、配套最全、服務最好的科技領域創新環境。
緊扣創新成果轉化求加快。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絕不僅僅是實驗室里的研究,而是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因此,要像重視科研創新一樣重視科技成果轉化。一是力促科技大市場建設。建設好網上常設技術市場的服務功能,努力實現科技成果在線對接常態化。建立專業細分市場,定期發布關鍵核心技術目錄、企業技術難題、院所科技成果供給等信息。培育專業技術轉移機構,鼓勵企業和科研院所獨立或聯合設立技術轉移機構、技術轉移公司或知識產權管理公司,培育建立技術轉移轉化專業人員隊伍。不斷完善技術轉移服務規范、市場化定價機制、科技成果拍賣、掛牌交易、協議成交信息公示等操作流程。二是對接前沿和重大科技成果落地。以每年的國家級大院大所產業技術進江西活動為契機,突出強化國家級大院大所技術成果和我省“2+6+N”產業技術需求的對接,著重吸引一批重大創新成果落戶江西。大力發揮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江西研究院橋梁作用,建立院士與企業溝通對接機制,加強產學研深度合作,推動更多的院士科技成果在江西轉化。三是堅持以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為統領,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開發、保護和管理。推動專利技術成果的實施和產業化,引導企業采用知識產權轉讓、許可、質押等方式實現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加快建設專利申請、專利孵化、專利維權的知識產權(專利)孵化平臺,建立專利保護和應用服務機制,推動科技成果加快向創客企業轉移轉化。四是加速產業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的成果應用。推進數字經濟應用行動計劃,重點推動裝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產鏈上云??刹扇∶渍{查、專題培訓、診斷服務、實施改造、示范推廣等方式方法,推動全省企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改造。
緊貼創新合作網絡求深化。積極探索科技合作新機制和有效途徑,加速科技開放合作進程,激發創新驅動發展源頭活水。一是深化國際科技交流合作。鼓勵我省科學家發起和組織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尤其是合作建設面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科技創新聯盟和科技創新基地,全方位加強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拓展科技合作國際“朋友圈”。二是深化區域科技創新合作,形成科技交流合作“國內循環”。推動重點區域開放創新,加強與粵港澳大灣區、泛珠三角、長江經濟帶、長三角科技創新資源對接,著力將大南昌都市圈打造成為全省科技開放交流合作門戶,將贛州打造成為江西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橋頭堡,將上饒打造成為江西面向長三角、承接大開放的“東大門”,培育內陸科技創新開放合作新增長極。三是促進全省創新資源開放共享。激勵引導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在工業設計創新券基礎上,繼續發放各類科技創新券引導科技資源服務企業和創業團隊開放共享,力爭全省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成為常態。
緊抓體制機制壁壘求突破。我省要高舉“創新引領”大旗,深入推進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用改革之火點燃創新引擎,為科技創新注入活力。一是優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重點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機制,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開放協同轉化機制,健全以價值為導向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建立以目標為導向的全鏈條長效服務機制。同時,探索政府向第三方購買科技服務的有效機制。二是健全高效率的科技計劃管理制度。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管理實行“揭榜掛帥”“賽馬制”等制度。建立跨部門的財政科技項目統籌決策和聯動管理制度,協調推進項目監管、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等工作。三是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機制改革。繼續完善扶持政策,健全企業技術創新制度,引導科技型龍頭骨干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等組建多形式、緊密型的產業創新戰略聯盟或新型研發機構,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協同創新動力機制、信任機制和監督機制。推進大中小企業協同改造、融通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探索推行以企業關鍵技術需求、技術改造服務為導向的“懸賞式”科技創新項目立項和研發經費資助方式等。(科技戰略研究所:陳春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