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江西省生態學會2025年贛鄱生態科普大講堂第一講“鄱陽湖生態與越冬候鳥”在南昌市行知中學(南昌鐵路一中)開課,高中一年級180余名學生和全體生物老師聆聽了江西省科學院研究員、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戴年華的精彩演講。
戴年華研究員用深入淺出的語言講解了鄱陽湖主要特性、水-草-魚-鳥-人與湖的生態關系、鄱陽湖越冬候鳥和鄱陽湖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科學知識,讓同學們明白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對長江中下游水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包括調蓄洪水、凈化水環境、補給長江下游優質水資源等;鄱陽湖“水-草-魚-鳥-豚-湖與人”自然-社會復合生態系統孕育了豐富的物種多樣性,在保護長江江豚、珍稀越冬候鳥、生物多樣性等具有國際重要意義;踐行“兩山”理念,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助力湖區鄉村振興;守護鄱陽湖“一湖清水”,加強生態環境科技創新,促進鄱陽湖水-草-魚-鳥-豚-湖與人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實現。同學們被優美的鄱陽湖生態美景和豐富的水陸精靈所吸引。在互動問答環節,同學們個個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充分展現了對鄱陽湖生態與濕地鳥類知識的熱情與渴望。
戴年華研究員還帶去了生態科普讀本《鶴》《高原神鳥黑頸鶴的故事》《江西有個武夷山》《鄱陽湖鳥類》等,捐贈給學校供同學們閱讀學習。
本次生態科普校園行活動意義深遠,不僅讓學生們對鄱陽湖生態、濕地越冬候鳥、生態保護與發展有了更深的認識和了解,還對水-草-魚-鳥-豚與自然、人類與自然有了更多的思考??破栈顒咏Y束后,戴年華研究員指出,在自然與隔閡日深的現代城市中,引導成長中的青少年一代重建與自然的聯系,喚醒他們與自然的共情非常重要。
江西省生態學會自2015年開展生態科普進校園活動以來,先后走進南昌、景德鎮、吉安、遂川、靖安、廣豐、廣昌等地的中學和小學,為同學們帶去了豐富多彩的生態科學知識,深受廣大師生和社會各界的好評。
(文/江西省生態學會戴年華、圖/張榮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