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9日,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在南昌組織召開“武漢-南昌雙回1000千伏線路工程跨鄱陽湖濱湖區域護鳥方案”審查會,以此為契機,搭建多方對話平臺,共同探討新時代新形勢下生態文明與經濟發展面臨的新課題,協同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來自北京、上海、遼寧、安徽、山東、湖北、湖南和江西等8省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業、社會團體等單位的代表近50人出席會議,圍繞鄱陽湖珍稀越冬水鳥生態保護與鳥撞電力線預防技術進行廣泛交流與深入研討。江西省生態學會理事長、秘書長戴年華研究員和理事邵明勤教授應邀出席了沙龍活動,積極敬言獻策,還接受了中國科技報記者采訪(鄱陽湖區預防鳥類撞擊線纜沙龍在南昌召開 https://www.stdaily.com/index/kejixinwen/202404/72a583d574494616b2913c433ae6fde0.shtml)。
戴年華副理事長、秘書長出席鄱陽湖區預防鳥類撞擊線纜沙龍
4月21日,江西省生態學會邀請省科學院、省農業科學院、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東華理工大學、省三木生態科學技術研究院、省野生動物行政主管部門的相關專家學者,以及國網江西省電力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等10余人,赴南昌市新建區成新農場“武漢-南昌雙回1000千伏線路”現場,近年來越冬鶴類和雁鴨類等聚集越冬覓食農田——成新農場十二大隊、朱港農場七大隊和八大隊,以及贛江中支、北支尾閭和鄱陽湖銘溪洲等河流湖泊濕地考察調研,共同探討和交流鳥類保護、“鳥撞電力線”的原因和行之有效的預防技術措施等。
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彭春瑞陪同省政府參事李秀香等現場調研
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電力成為了世界人類的必需品,成為了維持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源動力。但是,在全球范圍內,用來輸送電力的電線數量不斷在增加,人們對鳥類因撞電線而死亡的擔憂也在不斷地上升。美國魚類及野生動植物管理局(USFWS)官方數據,目前估計,美國每年有800萬~5700萬只鳥兒因與電力線路相撞而死亡。南非每年有12%的藍鶴在飛入電線后死亡,而藍鶴是南非國鳥。一項研究記錄了超過300種因撞擊電線而死亡的鳥類,統計顯示,在全球范圍內,每年就有高達10億只鳥因此死亡。因此,隨著電力基礎設施繼續增加,解決鳥類和電力線之間的沖突仍然是全球鳥類保護工作的一個重要重點。
據研究人員2019至2021年在烏魯木齊郊區連續3年搜集灰鶴遷徙期遭遇高壓線(220kV)掛碰遇難的數據,可能是因為灰鶴前端有一個視覺盲區,致 49 只灰鶴碰撞了高壓線。在西藏林周縣應用衛星跟蹤研究顯示,2018年出生的黑頸鶴撞擊死亡率為 40.0%;2019年出生的黑頸鶴撞擊死亡率為 83.3%,撞擊電線是該黑頸鶴種群幼鳥在越冬地死亡的主要原因。
白鶴在鄱陽湖濱稻田覓食
戴年華研究員介紹說,2020年12月底,鄱陽湖及濱湖農田調查統計到水鳥68種,數量68.86萬只。其中白鶴4015只,東方白鸛5620只,小天鵝5.22萬只,鴻雁7.50萬只。2021年12月底,共調查統計到水鳥67種,數量76.61萬只。其中白鶴4065只,東方白鸛5597只,小天鵝7.22萬只,鴻雁8.80萬只。2022年12月底,共調查統計到水鳥61種,數量58.27萬只。其中白鶴2295只,東方白鸛6755只,小天鵝3.33萬只,鴻雁6.78萬只。2023年12月底共調查統計到水鳥65種,數量69.90萬只。其中白鶴4305只,東方白鸛5450只,鴻雁5.70萬,小天鵝4.63萬。據2022年1月在江西、山東、安徽、湖南、湖北等省湖泊和農田中開展越冬白鶴調查資料,記錄越冬白鶴 5616 只。其中江西鄱陽湖及濱湖農田記錄到越冬白鶴 4813 只,占總數的 85.7%,主要分布在上饒余干縣康山墾殖場、南昌高新區五星墾殖場、南昌新建區成新農場和朱港農場。
近年來鄱陽湖及周邊農田越冬水鳥數量變化
近年來鄱陽湖及周邊農田越冬白鶴數量變化
大家一致認為,在處理電力系統與鳥類沖突過程中,政府、電力公司、科學家、觀鳥者和公眾之間的自愿合作是極其重要的步驟。每年來鄱陽湖越冬的水鳥數量達數十萬只,由于受人類經濟活動和近年來極端氣候等的影響,造成鄱陽湖越冬候鳥食物短缺,2017年以來已出現大量鶴類和雁鴨類等向鄱陽湖周邊農田轉移取食的現象。電力公司需要防患于未然,加強與鳥類、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科研人員的通力合作,開展電力系統的“鳥撞線”長期監測與研究,科學制定鄱陽湖區電力線對珍稀鳥類影響的預防技術與監測方案,減少鳥類撞擊電力線的損傷事故,協調好民生工程與生態保護之間的和諧關系,共同為我省打造生態文明建設高地貢獻電力+生態智慧。
(江西省生態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