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7日,江西省生態學會組織8位生態志愿者陪同南昌市灣里區羅亭學校15名四年級留守兒童,赴東湖區揚子洲鎮漁業村觀賞贛江豚影。在漁業村會議室,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團隊助理研究員周博博士作了題為“長江的微笑天使—江豚”的科普講座,江西省水利科學院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研究所工程師夏麗麗碩士作了題為“節水護水,從我做起”的科普講座。在贛江西支的“江西省-中科院科技合作STS重點項目”江豚水文水生態監測基地,省水文監測中心一級主任科員龔蕓碩士講解了“水生態在線監測”的科普知識。
生態與水生態文明科技工作者深入淺出的講解引得在場孩子們頻頻舉手提問,詢問與白鱀豚、江豚有關的小知識,揭開這兩個齒鯨亞目家族成員的神秘面紗。
當孩子們聽到白鱀豚已經在長江水域功能性滅絕時,無不情緒失落,向科普老師述說不能親眼看見這一神秘物種的遺憾。當得知江豚在長江流域還有1000余頭,其中鄱陽湖水系還有457頭時,孩子們紛紛表示要保護好江豚,與這一大自然恩賜的水生精靈“微笑天使”和諧相處。
“作為南昌人,這些孩子們有責任了解江豚這一家門口的瀕危動物。只有了解了江豚的習性,我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它們?!睘楹⒆觽冏隹破盏氖】茖W院生物資源研究所周博博士表示,他給小朋友上課后發現,孩子們對江豚知識十分感興趣,提了很多問題,對保護江豚都很熱情。
短暫的科普課程結束后,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戴年華研究員等帶領孩子們來到江邊,沿著江堤前行,一邊講解江豚棲息繁衍和野外觀察的相關科學知識,一邊指向贛江江面等候江豚的出沒。
談起孩子們今天身臨其境觀看江豚之行,灣里管理局羅亭學校教師陳博文表示,讓孩子們親身接觸物種豐富的自然世界,有助于他們以更放松的心態了解生態環保知識,形成保護自然界瀕危物種的良好意識。
該校四年級學生曹書懿分享道,“我們今天既聆聽了有趣的江豚科普課和節水小課,又進行了各種與江豚保護有關的知識問答小游戲,感覺很有意義!”
這場名為“我們一起與生態專家去看江豚”的活動是江西省2022年“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助力美麗江西建設”系列活動的組成部分。本次活動由省生態學會、大江網“神奇物種在江西”新聞專欄、KFC小候鳥基金、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省水文監測中心和省水利科學院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研究所等合作舉辦。本次活動受到江西日報、江西電視臺、南昌日報、南昌晚報、南昌電視臺、江南都市報、江西晨報、江西二套都市現場和大江網等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省科學院研究員、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戴年華指導小學生觀察江豚(余鳳嬌攝)
省科學院周博博士為小學生講解江豚的生活習性(張榮峰攝)
參觀“江西省-中科院科技合作STS重點項目”江豚水文水生態監測基地(戴年華攝)
來自南昌市灣里區羅亭學校四年級學生考察贛江豚影(戴年華攝)
撰稿:周博 編輯、審核:盧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