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星球研究所推出了“千變大湖”,被轉載為“去江西,看鄱陽湖”,照片可謂美倫美奐 ,但其配文的科學性有待商榷。
“千變大湖”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永修縣城至江西歷史上的四大名鎮之一、現有候鳥小鎮之稱吳城鎮的永吳公路大湖池段被洪水淹沒的情景照片,配文稱“堪稱‘最美水上公路’”,實在不敢恭維。
其實,永吳公路大湖池段并不是有橋梁的水上公路,它是2012年左右為了方便位于鄱陽湖41個島嶼之丁家山上的吳城鎮居民唯一出行連通縣城的、在大湖池濕地上修筑填高3-4米及長達5公里的堤壩公路。其廣泛傳播的所謂 “最美”時光,是在鄱陽湖警戒水位19米以上、5公里的堤壩公路被洪水淹沒、影響吳城鎮居民出行的時候,當稱為水下公路。在攝影人士和普通觀眾眼里,水淹的“最美水上公路”畫面也許是很美麗,但對居住在吳城鎮的居民來說,是影響生產生活、交通阻斷的時期,那你稱之的美是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的。更重要的是在生態人眼中,自從建成這條堤壩公路,高程由15米填高至18米多后,當時沒有考慮多留些涵洞或建一段橋,以保障贛江-大湖池-修河間的頻繁的物質、能量和生物交流,以至是造成近年來在大湖池越冬棲息的全球極物種——白鶴種群數量逐年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至此,永吳公路大湖池段被稱為“最美水上公路”,你認為合適嗎?! 永吳公路大湖池段在建設規劃時,若能多一些生態理念,充分考慮贛江-大湖池-修河之間的水系聯通性,降低環境影響,既可解決當地居民的交通問題,又減緩了生態影響,那才是為民辦實事辦好事。不過,現在的永吳公路大湖池段,還是可以進行生態改造的,多增加一些涵洞或部分改建橋梁,疏通贛江-大湖池-修河之間的水系聯通。
【鄱陽湖生態科普時刻】
大湖池是鄱陽湖102個秋子湖之一,面積3000公頃,為國際重要濕地、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秋子湖(合計22400公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湖池、沙湖(1400 公頃)2個秋子湖為保護區的核心區。
秋子湖是鄱陽湖湖盆區內于秋季枯水季節顯現于洲灘之中的面積較大的碟形洼地,是季節性呈現的子湖泊(湖中湖景觀),也有“碟形湖”和“塹秋湖”之說。秋子湖是指鄱陽湖湖盆中由于泥沙沉積不均自然形成淺碟形洼地,夏季高水位時與鄱陽湖主湖區融于一體,參與全湖水動力過程,秋季低水位時成為季節性淺水湖泊,與主湖區水動力過程無關。秋子湖具有與主湖區不同的水文過程,與主湖區水位關系總體表現為“高水位相融,低水位分離”。豐水季節主湖區高水位,秋子湖與主湖區融為一體,進行頻繁的物質、能量和生物交流。秋冬季主湖區水位下降后,秋子湖逐步與主湖區分離,枯水季節成為獨立的淺水小湖。秋子湖水位最多可以比主湖區水位高出6米。如果不人為放水,在蒸發、滲漏作用下,水位緩慢消降?!皦q秋湖”是鄱陽湖人為的秋子湖,是鄱陽湖區一種傳統的捕魚作業模式。漁民在湖灘筑堤,形成一個個圍堰,以便秋季鄱陽湖退水時截留更多的水和魚?!皦q秋湖”修有水閘,10月份漁民開始放水捕魚,一些以水生動植物為食物的候鳥陸續遷入“塹秋湖”覓食。
鄱陽湖有秋子湖102個(其中面積大于2平方公里的有70個),湖底最低高程(黃海高程)在10.00~14.30米之間,平均最低高程為12.01±0.90米,總面積816平方公里,約占全湖面積的22.25%。初步判別自然連通的秋子湖有30個,閘控的秋子湖共72個。秋子湖主要分布在新建區、余干縣和鄱陽縣等,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9個秋子湖,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26個秋子湖,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為557平方公里,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約占鄱陽湖面積的12%。
每年4~9月豐水期高水位(鄱陽湖水位14~20m),秋子湖與鄱陽湖通江水域連成一體,秋子湖完全浸沒水中,其形態未顯現;10月至次年3月枯水期中低水位(鄱陽湖水位在14m以下),鄱陽湖水位逐漸降到秋子湖堤岸以下,秋子形湖與鄱陽湖主體部分分開成為相對獨立的子湖泊。即鄱陽湖豐水期水位上漲,形成大湖景觀;枯水期水落灘出,呈現秋子湖群。鄱陽湖的秋子湖的高程分布和地形特點,減緩了鄱陽湖秋季快速退水對湖泊濕地生態系統的不利影響;數量眾多的秋子湖增加了鄱陽湖濕地生境的異質性,豐富了濕地多樣性;秋子湖淺水湖泊的特征為越冬水鳥提供了一定的適宜的生境條件。
作者:戴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