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策應12月6-12日“江西省國際觀鳥周”活動,普及生態知識,提高中小學生知鳥愛鳥護鳥的意識,江西省生態學會聯合南昌市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和余干縣鄱陽湖生態保護協會舉辦生態科普進校園活動。省生態學會組織3名專家,于11月5日下午為南昌市北湖小學、右營街小學、南京路小學、東湖小學、向榮小學和第十九中學等6所學校的230余名學生講授鳥類科學知識,傳播生態文明思想。省廣播電視臺“生態零距離”欄目和南昌廣播電視臺對此次活動進行現場報道。
1講授鄱陽湖東岸——余干鳥類的故事
當天下午,在南昌市北湖小學一樓多媒體教室,余干縣鄱陽湖生態保護協會秘書長雷小勇作題為“鄱陽湖東岸——余干鳥類的故事”科普講座。來自南昌市北湖小學、右營街小學、南京路小學、東湖小學和向榮小學等5所的80余位三年級學生聆聽了報告。
雷小勇通過自己拍攝的鄱陽湖鳥類圖片,向同學們介紹了珍稀鳥類的生活習性、遷徙路線等,包括江西省的省鳥——白鶴等越冬候鳥。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同學們互動,并準備了精美小禮品獎勵答題的同學。 同學們認真聽講,積極參與,興趣盎然。也激發了同學們的熱愛自然、保護生態的熱情。
2 講授鄱陽湖江豚和鳥類的魅力
當天下午,省生態學會理事張榮峰和雷小勇等還在進昌市第十九中學(疊山路校區),分別為150多位初一年級學生作為題為“鄱陽湖江豚”和“鄱陽湖鳥類的魅力”的講座。介紹了長江流域唯一的水生哺乳動物——江豚,鄱陽湖重要鳥類以及白鶴的取食、繁衍及遷徙等知識。
通過這次講座,同學們對鄱陽湖生態知識非常感興趣,加深了對鄱陽湖鳥類和江豚的了解,增強了對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的熱愛,進一步認識到了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紛紛表示今后不僅要學好課堂知識,還要參加走進大自然的研學活動,探索大自然的奧妙。
張榮峰指出,省生態學會的生態科普進校園為中小學生傳播生態學知識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專家科普講座,結合觀看鳥類、江豚的精彩照片、視頻等,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對鄱陽湖的鳥類和江豚生態保護有了深刻的認識。
通過開展進校園的科普活動,為同學們帶來更多新鮮的知識,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同時鼓勵同學們走進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學習、認識和保護我們身邊的鳥類及其生存環境,讓鳥兒們自由的飛翔,與我們和諧相處。
自2015年以來,省生態學會一直致力于生態學科的科普宣傳,作為學會的工作重點之一,多次組織專家進校園科普宣教和戶外的生態科普活動,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專家們豐碩的專業知識和趣味性的宣講,受到了廣大中小學生們的喜愛。通過活動的開展,加強了學會與中小學校的聯系,加強了學會的影響力。
(江西省生態學會辦公室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