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你會看到:
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南方能監局發布《南方區域新型儲能并網運行及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修訂版
甘肅打造全國新能源裝備基地行動方案
德國取消負電價補貼
國家政策
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2月17日,工信部等八部門印發《新型儲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文件提出,著力科學有序擴大有效需求,順應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趨勢,結合新能源消納利用和電力系統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等因素,系統性確定新型儲能需求,推動實現需求牽引供給、供給保障和創造需求的高效聯動發展。引導各地區科學有序布局新型儲能制造項目,依托研究機構開展行業運行監測預警,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推進電源和電網側儲能應用。積極鼓勵探索火電合理配置新型儲能,支持開展新型儲能配合調峰、調頻等多場景應用。推動新能源集成新型儲能和智能化調控手段建設友好型新能源電站。針對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富集且本地消納能力較低的地區,支持新型儲能支撐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消納。加快推進共享儲能,提升儲能對電力系統的輔助服務能力。鼓勵新型儲能以獨立儲能主體參與電力市場。加快推動構網型儲能應用,提升新型儲能對電力系統穩定運行支持能力。
拓展用戶側儲能多元應用。面向數據中心、智算中心、通信基站、工業園區、工商業企業、公路服務區等對供電可靠性、電能質量要求高和用電量大的用戶,推動配置新型儲能。支持具備條件的工業企業、園區建設工業綠色微電網,積極推進新型儲能技術產品在工業領域應用。鼓勵城鎮供熱合理配置新型儲能。依托“光儲充換檢”綜合性充換電站建設,發揮新型儲能在車網互動等新模式中的支撐作用。推動“光伏+儲能”系統在城市照明、交通信號、農業農村、公共廣播、“智慧車棚”等公共基礎設施融合應用,鼓勵構建微型離網儲能系統。發展個性化、定制化家用儲能產品。
聚焦技術創新,推動多元技術發展:《方案》強調面向中短時、長時電能存儲等多時間尺度、多應用場景需求,加快新型儲能本體技術多元化發展。一方面,加快鋰電池、超級電容器等成熟技術迭代升級,支持顛覆性技術創新,如在鋰電池領域,加快長壽命高容量先進活性材料技術、高效補鋰技術攻關,發展高附加值輔材產品,重點布局大容量高安全儲能電池、高功率高能效電池、儲能用固態電池、全氣候長壽命電池等先進儲能型鋰電池產品,提升高端產品供給能力。
另一方面,推動超級電容器、鉛碳電池、鈉電池、液流電池等工程化和應用技術攻關,開展液流電池電堆、雙極板、電解液、離子交換膜等關鍵材料技術攻關,提升液流電池能量效率、系統可靠性、全生命周期經濟性。此外,發展壓縮空氣等長時儲能技術,提升技術經濟性和系統能量轉換效率;適度超前布局氫儲能等超長時儲能技術,鼓勵結合應用需求開發多類型混合儲能技術,支持新體系電池、儲熱儲冷等前瞻技術基礎研究。
地方政策及要聞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2025年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申報通知》(2月18日)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2025年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申報通知》,電網側新型儲能優先在區域電力缺口較大、負荷峰谷差明顯、電源就地支撐規模不足的點位布局。成都負荷中心新增項目重點布局在成都電網南部區域,其次布局在成都電網東部區域,緊鄰成都的其他市梯次補充。德陽、綿陽、樂山、宜賓等電力負荷增長快、系統調節需求強的其他區域,因地制宜布局電網側新型儲能。
申請納入2025年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清單的項目應已開展前期論證工作,明確技術路線,基本確定電網接入方案,初步落實項目土地、電力接入、調度需求等建設條件,承諾在2025年電網側新型儲能項目清單印發后3個月內開工建設。納入項目清單的電化學儲能項目須于項目清單印發起12個月內建成并網,其他類型的儲能項目須于項目清單印發起18個月內建成并網。
項目應選用技術先進、成熟度高、安全性好的儲能技術。項目建設方案、主要技術指標、關鍵設備選型應符合新型儲能電站相關規定、標準、規范等。
南方能監局發布《南方區域新型儲能并網運行及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修訂版(2月14日)
2月14日,南方能監局發布《南方區域新型儲能并網運行及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修訂版),其中提到,鼓勵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儲能企業或其他市場主體投資建設儲能設施,促進新型儲能為電力系統運行提供調頻、調峰、調壓、黑啟動等輔助服務。地方政府相關部門和能源監管機構按各自職責細化監管措施,加強對獨立儲能調度運行監管,保障社會化資本投資的儲能電站得到公平調度,具有同等權益和相當的利用率。
本次修改,將一次調頻補償分為小頻差擾動和大頻差擾動。獨立儲能電站一次調頻投入率和月度合格率均達到90%以上,可以通過動作積分電量獲得補償。小頻差擾動為獨立儲能電站一次調頻月度補償=超過理論動作積分電量70%的一次調頻月度動作積分電量(兆瓦時)×0.5×R1(元/兆瓦時)。大頻差擾動:獨立儲能電站一次調頻月度補償=超過理論動作積分電量70%的一次調頻月度動作積分電量(兆瓦時)×10×R1(元/兆瓦時)。
一次調頻補償費用由發電側并網主體和市場化電力用戶按照分攤系數共同分攤,發電側并網主體分攤系數為K1,電力用戶分攤系數為(1-K1)。
地市級電力調度機構直接調度的電化學儲能自容量達到5兆瓦/1小時之日起納入該文件,其他新型儲能(飛輪、壓縮空氣等)電站可參照執行。
獨立儲能電站應具備一次調頻功能,其性能指標包括控制死區、調頻限幅、響應時間、調節時間等,相關技術要求一次調頻死區為±0.033~0.05Hz。一次調頻有功功率調節量原則上不設置限幅,必要時限幅應不小于20%額定功率。一次調頻調差率應設置為0.5%~3%。滯后時間應不大于1秒,調節時間應不大于4s。有功功率調節精度不超過額定出力的±1%。一次調頻功能不得和AGC功能沖突。
廣東中山市人民政府印發《中山市進一步推動新能源產業做大做強的若干政策措施》(2月12日)
文件指出,通過“揭榜制”“賽馬制”等組織方式,對標國際領先水平,以產業化為導向,圍繞風電、光伏、儲能等新能源領域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對開展攻關的企業單個項目,最高給予1000萬元資助。
圍繞新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和轉化應用需要,重點在風電、光伏、儲能等領域布局建設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最高給予1000萬元資助。對于入庫企業擬建設新能源領域的實驗室和研發中心,經過市科技部門組織的專家論證(評審),可通過政企共建方式給予支持,市財政出資比例不高于30%,最高出資5000萬元。
支持新型儲能發展:新型儲能產業建設項目優先列入重點建設項目計劃,統籌安排符合條件的新型儲能產業項目新增建設用地、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對符合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領域和條件的新型儲能項目,支持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支持新型儲能企業、機構結合共性技術研發、資源要素共享、產品供需匹配組建創新聯合體等形式的產業集群,強化融通協同發展,提升整體市場競爭能力。
深圳市光明區發展和改革局印發《深圳市光明區支持新型儲能產業加快發展扶持計劃操作規程》。(2月12日)
文件支持的對象包括從事電化學儲能、氫能、光儲一體等新型儲能產業研發、生產和服務的市場主體,以及其他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等機構。
對于圍繞電化學儲能領域在光明區投資建設重大項目的企業,針對鋰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芯模組、儲能變流器、電池管理系統、系統集成等環節的重大項目,按實際投資的10%,給予最高5000萬元資助或按不超過計劃投資的30%、最高1億元申請光明區政府投資引導基金股權投資。
對于實施技術改造項目的新型儲能企業,對企業上年度實施的技術改造項目,年度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及以下部分,按固定資產投資的15%,給予年度最高1000萬元資助;超出1億元部分,按固定資產投資的5%,給予年度最高3000萬元資助。
對于通過新建或改造產業空間建設“新型儲能制造園區”的產權主體,建設符合實際生產需求的產業空間,對新建項目按相比通用標準廠房增加投資的50%或對改造項目按實際投資的50%,給予產權主體最高3000萬元資助。
對于打造新型儲能電站項目的企業,對符合條件的新型儲能電站項目按實際投資的20%,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
對于打造新型儲能示范項目的企業,對符合條件的新型儲能示范項目按實際投資的20%,給予最高500萬元資助。
對于建設車網互動(V2G)示范項目的企業,對符合條件的項目,按實際投資的20%,給予最高100萬元資助。
相比去年8月發布的《深圳市光明區關于支持新型儲能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各項目的補貼力度基本沒有變化。
甘肅省人民政府印發《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行動方案的通知》。(2月11日)
文件提出,結合系統供電保障和安全穩定運行需要,建設一批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等多種技術路線的新型儲能電站,合理規劃建設共享儲能項目。在電網關鍵節點布局一批電網側儲能,探索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等用戶側儲能設施建設模式。拓展新型儲能在零碳園區、智能微電網等領域應用場景。
此外,文件還在“專欄1國家新能源綜合開發利用示范區”提出,推進電源側新型儲能建設,鼓勵發電企業靈活配置新型儲能。在電網關鍵節點布局一批電網側儲能,探索不間斷電源、電動汽車等用戶側儲能設施建設。以電化學儲能為主導,開展壓縮空氣儲能、重力儲能項目、光熱十項目等試點示范。
在“專欄4”提出優化電價形成機制,優化電價形成機制利用新能源邊際發電成本低的優勢,逐步拉大電力中長期交易峰、平、谷價差并實行動態調整,適時建立尖峰與深谷電價機制,用價格引導用戶主動參與電網調峰,實現“移峰填谷”及促進新能源消納。
文件指出,到2025年底,新型儲能裝機超過600萬千瓦。到2030年底,新型儲能裝機達到1000萬千瓦。
國際動態
德國取消負電價補貼
近日,德國議會通過了可再生能源法案(EEG)修正案,正式宣布取消負電價補貼!該修正案將從2025年3月1日起實施,儲能或將迎來利好。
1.取消負電價時段的光伏并網補貼:
在負電價時段,光伏系統運營商將無法獲得電力上網補貼。這一舉措旨在減輕聯邦可再生能源EEG賬戶的財政壓力,并推動更高效的管理電網供給與消納。
2.補貼期延長:
盡管負電價時段的補貼被取消,但補貼期會相應延長,以確保運營商不會因負電價期間的損失而產生盈利擔憂。
3.光伏系統發電限制:
新安裝的光伏系統(功率大于7kW)的發電量將受到限制,最大為系統最大功率的60%。
這些系統需要配備智能計量系統(iMSys),以便對電力進行管理和優化。
如果沒有儲能設備,這些系統的上網功率將受到限制。
4.補償機制:
自愿參與的系統運營商可獲得每千瓦時0.6歐分的補償,以減輕政策調整帶來的沖擊。
5.儲能系統的鼓勵:
配備儲能系統的光伏系統不受上網功率限制的影響,可以靈活調節發電量。
供稿:緯景儲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