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江西省能源研究會

新能源和雙碳政策簡報(8月第三期)

來源:原創    更新時間:2024-08-18    瀏覽:2824
【字體:

本期你會看到


  • 中共中央 國務院:科學布局新型儲能,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儲能價格形成機制

  • 國家能源局重磅發布配電網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方案

  • 江蘇重點發展電網側儲能,研究探索長時儲能技術試點應用

  • 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撥款1.43億澳元用于在澳大利亞各地部署370個社區電池儲能系統

  • 美國伊利諾斯州計劃采用電池儲能系統取代化石燃料發電廠

  • 歐洲委員會批準177億歐元意大利國家援助計劃,支持集中式電力儲能系統發展

  • 國際能源署:清潔能源技術將使能源成本更低

國家政策及要聞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8月11日)


這是中央層面首次對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行系統部署。意見指出加快建立新型電力市場,科學布局新型儲能,深化電力價格改革,完善鼓勵靈活性電源參與系統調節的價格機制,研究建立健全新型儲能價格形成機制。

意見圍繞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穩妥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交通運輸綠色轉型、推進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等5大領域,以及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完善綠色轉型政策體系等環節,部署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國家能源局《配電網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8月13日)


在工作重點方面,圍繞供電能力、抗災能力和承載能力提升,結合各地實際,重點推進“四個一批”建設改造任務。一是加快推動一批供電薄弱區域配電網升級改造項目。二是針對性實施一批防災抗災能力提升項目。三是建設一批滿足新型主體接入的項目。結合分布式新能源的資源條件、開發布局和投產時序,有針對性加強配電網建設,提高配電網對分布式新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滿足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用電需求,助力構建城市面狀、公路線狀、鄉村點狀的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四是創新探索一批分布式智能電網項目。面向大電網末端、新能源富集鄉村、高比例新能源供電園區等,探索建設一批分布式智能電網項目。



地方政策及要聞



陜西漢中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構建具有漢中特色的現代工業產業體系實施方案的通知》(8月8日)


加快發展綜合能源產業集群。圍繞抽水蓄能電站、輸配電網、光伏產業、頁巖氣勘探開發、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氫能、生物質能、地熱能等產業項目,延伸強化新型能源產業鏈,積極打造戰略腹地綜合能源保障基地,構建高質量能源產業體系。到2025年,力爭能源產業規模突破150億元。




江蘇省南通市政府《關于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實施意見》(8月9日)


依托現有儲能產業基礎,開展“海上風電+儲能”“光伏+儲能”項目試點。拓展電化學儲能路線,支持重點企業布局研發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等新技術、新產品。布局機械儲能、氫儲能等儲能領域前沿技術,招引培育一批重點企業,探索建設一批示范應用項目。




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內蒙古自治區光熱發電與風電光伏發電一體化系統項目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8月11日)


光熱發電與風電光伏一體化系統采用“長時儲能光熱+風電+光伏+電加熱(+補燃)”的結構,構建一體化系統,統一調度、協同運行。光熱發電與風電光伏一體化系統作為一個整體接入公用電網,與公用電網形成清晰的物理分界面。光熱發電與風電光伏一體化系統中,光熱發電裝機規模原則上不低于20萬千瓦,光熱發電儲熱時長和鏡場面積根據風電光伏調節需求確定(原則上儲熱時長不小于6小時,鏡場面積不少于8平方米/千瓦)。




江蘇省發改委《關于高質量做好全省分布式光伏接網消納的通知》(8月12日)


提升電網綜合承載能力。創新應用數字化技術,加強配電網層面源網荷儲協同調控,有序開展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柔性互聯等新技術應用,綜合采用運方調整、網架延伸、配變增容布點等多種手段,逐步構建主配微網協同的新型有源配電網調度運行模式,提升電網綜合承載力和靈活性。到2025年,我省電網分布式光伏接入能力不低于5000萬千瓦,到2030年不低于8000萬千瓦。

大力推進儲能建設。積極開展抽水蓄能電站規劃布局加快建設連云港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充分利用電化學儲能響應快、配置靈活等優勢,重點發展電網側儲能,加快華能金壇、國信淮安等鹽穴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建設,研究探索長時儲能技術試點應用,提高儲能運行效率。到2025年,全省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約900萬千瓦,到2030年達到約1300萬千瓦。




廣東省臺山市人民政府《臺山市碳達峰實施方案》(8月12日)


加快已納入規劃的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智慧充電樁,形成布局合理、使用便利、技術先進的充電設施服務體系,開創交通領域能源服務新模式。探索開展新型儲能電站示范及規?;瘧?,積極發展“新能源+儲能”、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支持分布式新能源合理配置儲能系統。




安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七部門《關于印發貫徹落實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的實施意見》(8月13日)


引導全省制造業向產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制造流程數字化、產品供給綠色化“六化”轉型,著力打造新興產業綠色低碳發展新優勢,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培育制造業綠色融合新業態,夯實制造業綠色發展基礎能力,擦亮安徽新型工業化生態底色。




國家能源局云南監管辦公室《云南電力市場監管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8月14日


云南電力市場監管對象為參與云南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容量市場等各類電力市場成員。電力市場成員包括電力交易主體、電力市場運營機構和提供輸配電服務的電網企業等。電力交易主體包括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發電企業、售電企業、電力用戶、儲能企業、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等。




廣東省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深圳市2024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方案》(8月14日)


確定2024年度本市碳排放權交易體系配額總量約為3350萬噸。年度配額總量由重點排放單位配額和政府儲備配額構成,其中重點排放單位配額占比96%、新建項目儲備配額占比2%、價格平抑儲備配額占比2%。




國際動態



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撥款1.43億澳元用于在澳大利亞各地部署370個社區電池儲能系統(近日)


澳大利亞部署的社區電池儲能系統數量持續增長,而且還將進一步增加。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最近撥款1.43億澳元用于在澳大利亞各地部署370個社區電池儲能系統。事實上,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的第一輪社區電池儲能系統資助計劃將為澳大利亞各州和地區的20名申請者分配資金。澳大利亞可再生能源署(ARENA)預計,該倡議將為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帶來約3.59億澳元投資。這些社區電池儲能系統將使各種能源消費者受益,例如家庭、醫院、學校和其他設施。




美國伊利諾斯州計劃采用電池儲能系統取代化石燃料發電廠(近日)


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NRDC)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如果利用即將退役發電廠的場地部署3GW的電池儲能系統,可以幫助伊利諾伊州可靠地滿足電力供應需求,而無需新建輸電線路。根據這份報告,到2030年,伊利諾伊州將有近3GW電池儲能系統和約7.7GW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來取代該州退役的化石燃料發電廠,這些電池儲能系統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設施還可以連接到該州電網。




歐洲委員會批準177億歐元意大利國家援助計劃,支持集中式電力儲能系統發展(近日)


根據歐盟國家援助規則,歐盟委員會批準了一項177億歐元的意大利計劃,用于支持建設和運營集中式電力儲能系統。該措施有助于實現歐洲綠色協議和“Fit for 55”一攬子計劃的目標,使可再生能源能夠融入意大利電力系統。意大利公布的計劃將支持建設總容量超過9GW/71GWh的儲能設施,旨在促進可再生能源 (RES)融入意大利電力系統。該計劃將持續到2033年12月31日。


觀點




國際能源署:清潔能源技術將使能源成本更低(近日)


國際能源署(IEA)近期發布報告稱,清潔能源技術將使能源成本更低。多數情況下,清潔能源技術在生命周期內比依賴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傳統能源的技術更具成本競爭力。

對化石燃料的補貼使得對清潔能源的投資更具挑戰性。報告表示,2023年,各國政府為化石燃料提供了6200億美元的補貼,遠高于支持清潔能源投資的700億美元。

能源轉型加速和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將惠及消費者。電價通常比石油產品價格波動小,能提供可預測的能源成本。當前消費者能源支出的一半用于石油產品,1/3用于電力。但隨著電動汽車、熱泵等在交通、建筑和工業需求中占比增加,石油產品很大程度上將被電力取代。報告稱,到2035年,電力將取代石油成為主要燃料來源。

國際能源署署長比羅爾表示:“清潔能源轉型越快,對政府、企業和家庭來說,就越具有成本效益。分析表明,使更多人負擔得起能源的方法是加快能源轉型,但需要幫助貧困家庭、社區和國家在清潔能源經濟中站穩腳跟?!?/span>

報告警告稱,在能源轉型過程中,價格風險不會消失,各國政府必須對可能影響能源安全的新風險保持警惕。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是傳統能源和清潔能源供應鏈波動的潛在驅動因素。而向電氣化轉變也將帶來一系列新風險,如電力系統易受極端天氣事件和網絡攻擊增加的影響,有必要在彈性供給和數字安全方面進行充分投資。


供稿:緯景儲能

欧美性videos高清精品_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_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_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