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交易機構公平公開受理各類市場注冊業務,做到服務無差別,信息規范披露,接受公眾監督,全國統一。虛擬電廠、負荷聚合商基本條件:與電網企業簽訂負荷確認協議或并網調度協議,接入新型電力負荷管理系統或電力調度自動化系統;具備電力、電量數據分時計量與傳輸條件,數據準確性與可靠性滿足結算要求;虛擬電廠具備對聚合資源的調節或控制能力。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室、河南省財政廳辦公室《關于開展2023年度新建非獨立新型儲能項目省級財政獎勵資金審核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5月28日)
根據市級指令在規定時段內使用電化學儲能頂峰放電的工業企業用戶,給予1元/千瓦時的補貼。對參與電力緊張時段有效壓降的工業企業用戶,給予0.2元/千瓦時的錯避峰補貼。在規定時段內使用用戶側柴油發電機組頂峰發電的的工業企業用戶,給予2元/千瓦時的補貼。政策自2024年6月15日起開始執行,有效期至2025年1月31日止。
文件明確,電化學儲能電站領域的常見27項風險點及具體防范措施。其中高風險共7條,包括電池火災、電池熱失控、爆炸、電池調試等常規風險;中等級風險共17條,其中詳細列舉了調度無序、配置無序等問題。
北京市商務局等8部門《2024年北京市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5月31日)
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或2018年4月30 日含當日)前注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并購買納入工信部《減免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車,可以享受1萬元補貼。補貼申請時間2024年4月24日至2025年1月10日。
河南省發改委發布關于征求《關于獨立儲能項目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修改意見的函(5月31日)
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公室《山東電力市場參數(試行)》(5月31日)
用戶側允許最大申報偏差率。用戶側允許最大申報偏差率λ1暫取20%。其中,獨立新型儲能、抽水蓄能、新能源與配建儲能聯合主體用電側暫不回收,虛擬電廠負荷類機組(#2F機、#2R機)暫取50%。
浙江省海寧市發展和改革局《2024年海寧市迎峰度夏(冬)電力保供和負荷管理專項方案》(5月31日)
2024年,預計海寧市全社會用電量超18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42%,全社會最高負荷超300萬千瓦,同比增長10.29%。按現有供應能力,夏、冬季高峰電力供應缺口均在30萬千瓦左右,將通過統籌負荷和電網資源,廣泛挖掘空調負荷、儲能、地方電廠、分布式電源等可調節資源,提升高峰保障能力平衡缺口。同時,預備23.55萬千瓦市場化需求響應措施,兜底準備6級94.2萬千瓦負荷管理方案,以確保全市電力供需總體平衡,確保電網運行安全穩定,確保居民企業生活生產可靠供電,絕不出現拉閘限電情況。
國家能源局云南監管辦公室《云南電力企業信息報送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6月3日)
安徽省蚌埠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蚌埠電網2024年電力迎峰度夏負荷管理方案》(6月3日)
湖北省孝感市發改委公開征求《孝感市碳達峰實施方案》意見建議(6月4日)
河南省開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攻堅二季度確?!半p過半”若干措施》(6月4日)
加快推進蘭考縣、杞縣、尉氏縣省級獨立儲能電站示范項目。開工建設運糧河引黃調蓄工程、蘭考縣東方紅中型灌區等重大水利工程項目。
浙江省平陽縣人民政府《2024年平陽縣迎峰度夏有序用電工作方案》《2024年平陽縣迎峰度夏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實施方案》(6月5日)
世界銀行批準中國2.5億美元貸款,支持湖北宜昌城市交通低碳轉型(5月31日)
世界銀行執董會按簡化程序批準了中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湖北宜昌城市交通低碳轉型項目。該項目旨在支持湖北宜昌市發展低碳交通,通過支持發展公共交通、步行和騎行等綠色交通方式,改善居民日常生活,促進環境的可持續性。該項目利用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貸款2.5億美元,貸款期限為30年(含6年寬限期),項目執行期為2024年至2030年。
瑞典或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5月31日)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消息,瑞典能源與工商大臣埃芭·布什表示,如果匈牙利對可能影響該國進口的歐盟制裁予以否決,瑞典或將宣布禁止從俄羅斯進口液化天然氣。埃芭·布什在采訪時表示:“如果制裁方案不能達到其目的,我們打算自行采取行動。這不是最佳選擇,但我們正在考慮這一可能性,進一步限制和制裁來自俄羅斯的進口,尤其是針對液化天然氣。”
韓國稱可能發現儲量多達140億桶“大型油氣田”(6月3日)
據央視新聞,韓國總統尹錫悅當地時間6月3日宣布,韓國的東南部近??赡艽嬖谝黄瑑α慷噙_140億桶的大型石油天然氣田,今年下半年將開始試驗性開采。尹錫悅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這一潛在油氣田位于浦項市迎日灣附近。浦項位于韓國首都首爾東南方向大約260公里處。
辜勝阻:要引導金融更好的支持雙碳戰略(5月31日)
博鰲亞洲論壇全球城市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論壇大會上,全球發展智庫首席專家、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辜勝阻表示,要引導金融更好的支持雙碳戰略,推動技術創新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要充分發揮公共投資的引領作用,通過優化投資回報和風險分擔機制,撬動更多的社會和企業資本共同參與,大力發展綠色金融、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特別是要鼓勵支持風險投資和耐心資本等市場化機制,來解決應對氣候變化,綠色發展中間的融資缺口。
國際能源署:加快能源轉型將使能源更便宜(5月31日)
國際能源署(IEA)發布題為《可負擔且公平的清潔能源轉型戰略》的報告,稱加快向清潔能源轉型可以使能源更便宜,有助于緩解消費者生活成本壓力。報告指出,在許多情況下,清潔能源技術在其使用周期內的成本競爭力已超過依賴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等傳統燃料的技術。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是最便宜的新能源。目前,消費者能源總支出中約有一半用于購買石油產品,另外三分之一用于購買電力。隨著電動車輛、熱泵和電動馬達在交通、建筑和工業需求中占比增加,電力將取代石油產品,成為終端能源消費體系中的主導能源來源。國際能源署署長法提赫·比羅爾稱,數據表明,越快進行清潔能源轉型,政府、企業和家庭的成本效益越高,使能源對更多人更經濟實惠的方法是加快轉型,而非放慢速度。
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在2023年至2024年前幾個月造成全球氣溫飆升和極端天氣的厄爾尼諾現象有結束的跡象,但今年晚些時候可能會再次出現拉尼娜現象。
世界氣象組織:未來五年全球較工業化前升溫1.5?℃概率達80%(6月5日)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5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未來五年內,全球年平均氣溫至少會有一年較工業化前水平升溫1.5攝氏度的可能性為80%;其間至少有一年將可能創下新的高溫紀錄,超過目前最熱的2023年。報告預計,2024年至2028年,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溫度將比工業化前(1850-1900年)的水平高出1.1-1.9攝氏度。世界氣象組織認為這是一個嚴峻的警告,表示升溫幅度越來越接近《巴黎協定》設定的目標。
駐日本大使吳江浩在《日本經濟新聞》發表題為《中日開展新能源產業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的署名文章,全面宣介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批駁“中國輸出過剩產能”論調。文中提到,中日開展新能源合作符合雙方共同利益。中日兩國產業鏈、供應鏈緊密相聯。近年來,節能環保成為兩國經貿合作最重要領域之一,一些日本企業紛紛與中國企業開展合作。從全球范圍看,新能源產品不是太多,而是不夠,遠遠不能滿足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