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2月19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會議強調,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要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推進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城鄉建設發展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要抓住推動綠色轉型的關鍵環節,推進全面節約,加快消費轉型,強化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要健全支持綠色低碳轉型的財稅、金融、投資、價格政策和相關市場化機制,為綠色轉型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2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稐l例》總結實踐經驗,堅持全流程管理,重在構建基本制度框架,保障碳排放權交易政策功能的發揮。
完善調峰市場交易機制。電力現貨市場連續運行的地區,完善現貨市場規則,適當放寬市場限價,引導實現調峰功能,調峰及頂峰、調峰容量等具有類似功能的市場不再運行。電力現貨市場未連續運行的地區,原則上風電、光伏發電機組不作為調峰服務提供主體,研究適時推動水電機組參與有償調峰,其他機組在現貨市場未運行期間按規則自主申報分時段出力及價格,通過市場競爭確定出清價格和中標調峰出力。區域調峰、存在電能量交換的區域備用等交易,應當及時轉為電能量交易。
促進退役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建立健全風電和光伏發電企業退役設備處理責任機制。推進數據中心、通信基站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廢棄物循環利用。研究修訂《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目錄》,加強新型電器電子廢棄物管理,完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資格許可等環境管理配套政策。
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制定200項以上碳達峰急需標準,重點制定基礎通用、溫室氣體核算、低碳技術與裝備等領域標準,為工業領域開展碳評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術支撐。到2030年,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領域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加快制定協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評價類標準,實現重點行業重點領域標準全覆蓋,支撐工業領域碳排放全面達峰,標準化工作重點逐步向碳中和目標轉變。
立項重點包括立足能源安全和促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服務和保障 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支撐能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行業標 準計劃;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促進能源 綠色低碳轉型、新興技術產業發展、能效提升和產業鏈碳減 排等重點方向的行業標準計劃。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數字產業、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等新興產業。推動構建開放融合生態體系,加快發展自主可控計算機及外設產品,培育壯大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產業集群,推動向世界級產業集群躍升。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加快規模儲能系統、氫能核能關鍵材料及部件規?;a。
適用于省級及以上電力調度機構調度的發電機組及獨立新型儲能,省級以下電力調度機構調度的發電機組和獨立新型儲能參照執行。發電機組和獨立新型儲能調試運行期上網電量,由電網企業收購,納入代理購電電量來源。發電機組和獨立新型儲能調試運行期上網電量,按照四川省同類型機組當月代理購電市場化采購平均價執行。
安徽發改委《安徽省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方案(試行)》(2月5日)
其中低碳能源領域,加快發展氫能、氨能、新型儲能、生物質能,前瞻布局可控核聚變等先進核能和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構建新型能源系統。圍繞可再生能源與核能、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智慧綜合能源等重點領域開展技術攻關及應用促進工業與建筑節能、核能余熱利用、多能互補、智慧能源等綜合用能技術應用示范,打造規?;瘍δ芘c智能電網、綠色低碳能源等領域安全可控核心技術體系。
2月5日從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獲悉,上海與寧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多個省份近日順利達成2024年度省間綠電交易,總成交電量突破40億千瓦時,創歷史新高,是2023年全年交易量的2倍,相當于減少標煤燃燒1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68萬噸。
鑒于當前全省新能源接入消納空間嚴重不足現狀,將集中式新能源項目納規和競爭優選流程進行調整。一是合理控制節奏。省能源局將合理控制集中式新能源項目競爭優選節奏,降低優選的頻次和規模。二是簡化相應流程。三是規范新能源項目建設內容變更流程。
圍繞全面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現代化建設“1269”行動計劃,重點推進電子信息、有色金屬、裝備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鋼鐵、航空、食品、紡織服裝、醫藥、現代家具等制造業領域項目建設,推動制造業投資占比持續向好。
電源側儲能是指裝設在火電、風電、光伏等電源廠(場)區內,直接接入廠站內部電力設施的新型儲能設施;電網側儲能是指直接接入公用電網的新型儲能設施;用戶側儲能是指在用戶內部場地或相鄰建設,直接接入用戶內部配電設施的新型儲能設施,所充電能原則上在用戶內部消納。該辦法明確,風電項目自建的電源側儲能項目,可與主體工程執行同一核準流程;光伏發電項目自建的電源側儲能項目,可與主體工程執行同一備案流程。
國家能源局山東監管辦公室《山東電力爬坡輔助服務市場交易規則(試行)》(2月8日)
獨立輔助服務提供者(包括獨立新型儲能電站等)在競價日(D-1日)12:00前,通過山東電力交易平臺申報參與爬坡輔助服務意愿時段和爬坡服務速率,不參與次日爬坡輔助服務交易的獨立輔助服務提供者(包括獨立新型儲能電站等)通過山東電力交易平臺提報不參與意愿?,F階段,當日提供爬坡輔助服務的爬坡輔助服務供應商暫不參與該日爬坡輔助服務費用分攤。爬坡輔助服務補償費用由未提供爬坡服務的直調公用發電機組、并網風電場、并網光伏電站、獨立輔助服務提供者(包括獨立新型儲能電站等)按當日上網電量比例進行分攤。并網扶貧風電場和光伏電站暫不參與分攤。
到2026年,全市數字能源低碳城市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建設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標志性項目。完成1000個以上用戶側光伏和儲能、虛擬電廠、綠色工廠、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示范項目,用戶側儲能規模100萬千瓦/200萬千瓦時。
2月18日,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在《人民政協報》上發表文章,強調大力推廣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章建華指出,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要加大非化石能源供給。有序推進主要流域水電開發,保持核電平穩建設節奏。穩步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優化海上風電基地規劃布局,大力推廣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新能源裝機每年增長1億千瓦以上。2030年前,新增能源消費量的70%由非化石能源供應。同時,推動消費側節能降碳。開展重點行業領域能效提升行動,加快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電能替代,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到2025年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達到30%左右。持續擴大綠電消費,促進電力市場、綠證市場、碳市場有序銜接,做好綠證核發全覆蓋。
文件明確,陸域光伏項目單體規模不超過30萬千瓦,涉海光伏項目單體規模不超過20萬千瓦,且用海申請已取得批準或已于2024年1月4日前獲得受理。優先支持前期工作深入、建設方案先進和儲能配置合理的項目。項目須承諾在2024年底或2025年底前全容量建成并網,項目及配套儲能設施未能按期并網的,將從名單中移出,同時增加項目所在地相應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
加快清潔能源和新型電力基礎建設。支持可再生能源高質量發展,新增風光800萬千瓦以上,以競爭性配置方式推動省管海域風電“應開盡開”,加大深遠海風電示范試點力度。
全力推進風電、光伏規?;_發利用,發展壯大氫能產業集群,穩步推進徐大堡、莊河核電基地建設,有序推進朝陽、興城、大雅河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支持沈陽、大連先進儲能裝備研發和制造基地建設,加快建設風光火核儲一體化能源基地,全力打造清潔能源強省。
市場化并網陸上風電和光伏電站項目由投資主體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自建、購買儲能或調峰能力增加并網規模,按程序認定后由電網企業安排相應裝機并網。
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轉變先行先試,深入落實“1+N+X”政策體系,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推進包頭市、鄂爾多斯市和赤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碳達峰試點建設,有計劃分步驟推進“碳達峰十二大行動”,推動零碳園區建設。爭取在堅強柔性電網、新能源外送通道、綠電消納專線、儲能示范項目等方面取得突破,力爭電力裝機規模突破2.5億千瓦,發電量達到7740億千瓦時,外送電量達到3180億千瓦時。
建設新型儲能制造業創新中心,前瞻布局多元化儲能領域,優化產業區域布局,促進新型儲能全產業鏈集聚化發展。加快新一代儲能技術攻關和試點示范,突破固態電池界面電阻高、電導率低、穩定性不足等技術瓶頸,加強超級電容儲能高電壓電解液技術、低成本隔膜及活性炭技術的研發,開發高臨界電流密度、高臨界溫度和低成本的超導儲能超導帶材,探索新型水系電池、液態金屬電池、金屬空氣電池、重力儲能、氫儲能等其他新型儲能技術示范。
省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打造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集群建設。統籌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等政策資金,給予新認定的國家級、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1000萬元、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500萬元補助,用于支持集群企業產業科技創新實體項目、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
電力用戶應加強節電管理,合理安排檢修計劃。擁有儲能設備的用戶應優化充放電策略,提高頂峰放電能力。有序用電方案涉及的用戶應按照調控指標,規范剛性執行。
發電企業應加強設備運行維護和燃料儲運,提高機組頂峰發電能力。電力用戶應加強節電管理,合理安排檢修計劃。擁有儲能設備的用戶應優化充放電策略,提高頂峰放電能力。有序用電方案涉及的用戶應按照調控指標,規范剛性執行。
適當調整峰谷時段劃分,冬季(1月、12月)每日18:00-20:00為尖峰時段,08:30-11:30、20:00-21:00為高峰時段,00:00-06:00為低谷時段,其余為平段;夏季(7-9月)每日20:30-22:30為尖峰時段,16:30-20:30為高峰時段,00:00-06:00為低谷時段,其余為平段;其他季節(2-6、10-11月)16:00-22:00為高峰時段,00:00-06:00為低谷時段,其余為平段。暫緩實施尖峰電價。尖峰時段用電暫執行高峰時段電價標準。后續視電力供需緊張形勢,并結合經濟社會承受能力,適時予以恢復。
近日,塞浦路斯能源、商業和工業部近日宣布將從今年開始啟動“全民光伏”計劃,未來3年內投入9000萬歐元,以增加光伏板使用、增強光伏發電能力,從而降低家庭電費。今年,塞浦路斯政府預計為約6000戶家庭安裝屋頂光伏系統提供補貼,這些家庭可以選擇將安裝光伏系統的費用分攤到此后的電費中。當地媒體認為,該計劃有望大幅降低居民電費,加快國家綠色轉型。
近日,塔塔化學公司宣布與莫納什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IITB)的聯合研究學院達成合作,開展鈣鈦礦/清潔能源領域的開創性研究,旨在推進可持續能源轉型解決方案并促進清潔能源技術創新。根據該協議,塔塔化學公司將支持由該聯合研究學院領導的下一代技術研究,重點關注鈣鈦礦材料在清潔能源領域的變革潛力。
近日,西門子歌美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hristian Bruch對外公開發言,如果歐盟不采取行動抵制“廉價”的中國風電設備進口,那么歐洲風電行業將遭受與其太陽能光伏行業同樣的命運。他指出,如果不采取行動,歐洲風電行業將朝著太陽能光伏行業一樣的方向發展,大家只關心價格,就會失去真正意義上的競爭,失去公平的競爭環境。Christian Bruch曾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期間表示,并不是要求隔離歐洲市場,而是希望建立公平競爭環境,他認為中國供應商并沒有做到這一點。
近日,歐盟委員會發表聲明說,已批準一項新計劃以支持氫能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對天然氣的依賴,從而推動實現碳中和目標。歐盟委員會表示,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波蘭、葡萄牙和斯洛伐克7個歐盟國家將為該計劃提供69億歐元的公共資金,預計還將帶動超過54億歐元的私人投資。歐盟委員會說,在這項計劃推動下,32家公司將參與33個與氫能相關的項目,其中包括建設大型電解槽用于生產可再生氫、新建和改造約2700公里的氫傳輸和配送管道、建設大型儲氫設施等。據介紹,大型電解槽項目預計將于2026年至2028年間,管道項目將在2027年至2029年間投入使用。
近日,根據歐盟國家援助規則,歐盟委員會批準了一項價值40億歐元的德國補貼計劃,該計劃部分通過復蘇和恢復基金(RRF)提供,以幫助受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TS)約束的公司實現工業生產過程的脫碳?!≡摯胧┯兄趯崿F德國的氣候和能源目標,以及歐盟的綠色協議戰略目標。德國的目標是到2045年實現氣候中性,但鋼鐵、水泥、造紙、玻璃和化學品等基本材料行業的二氧化碳減排很困難,因為僅靠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燃料無法實現大幅減排。德國經濟部長羅伯特·哈貝克(Robert Habeck)對歐盟決定表示歡迎,認為這是“能源密集型行業的開創性決定”,并表示差異合同“確保了德國通過開創性的、氣候友好的技術和可持續的就業機會創造可持續的價值”。預計到2045年計劃期限內,德國總共將減少約3.5億噸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2月6日就《凈零工業法案》達成臨時協議,旨在促進歐盟為實現氣候目標所需凈零技術的工業部署,加強歐盟在工業綠色技術方面的優勢。歐盟理事會當天發布公報說,該臨時協議保留了歐盟委員會去年3月提出的《凈零工業法案》提案的主要目標:到2030年,歐盟將在本土制造其所需凈零技術產品的40%,包括太陽能光伏板、風力渦輪機、電池等;在碳捕集和封存方面,實現二氧化碳年注入能力至少達到5000萬噸。
2月8日,越南總理范明政近日簽發第165號政府令,批準《到2030年越南氫能發展戰略和2050年愿景》。該戰略依循《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和《2021-2030年國家能源總體規劃和2050年遠景》,積極促進越南氫能發展,完善氫能生產、儲存、運輸、分配和使用各環節。力爭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制氫技術制氫產能達到10~50萬噸/年。力爭到2050年,吸收和掌握綠色氫能生產先進技術,可再生能源和其他制氫技術制氫產能達到1000~2000萬噸/年,形成以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綠色氫能為主的能源產業生態系統,成為可再生能源及綠色氫能出口國及地區清潔能源產業中心。
2月19日,老撾政府與Savan Vayu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SVARE)簽署協議,在與越南接壤的沙灣拿吉省中部省份Sepon地區開發1,200兆瓦風力發電項目。該項目是老撾迄今為止最大的此類項目,也是該國邁向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里程碑。該風電場預計將于2026年初投入運營,將顯著提高老撾的可再生能源產能,并支持其到2030年實現可再生能源目標的目標。
缺乏商業模式,英國電池儲能企業經營困難-九樟能參
Gresham House儲能基金表示,英國電池存儲市場正陷于“疲軟的收入環境”,資產無法參與平衡英國電網,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取代燃氣發電。
Gresham House是倫敦證券交易所(LSE)上市公司,股票代碼為“GRID”。面對行業逆風和最近股價暴跌,該公司做出了一些艱難的選擇,董事會和基金經理“決心采取積極和有紀律的方式進行資本配置”。Gresham House的運營資產仍有望在今年年底前從目前的740MW增至1072MW,并將其部分現有資產的使用期限從1.2小時延長至1.6小時,這將相當于其目前的兆瓦時容量翻一番。
然而,該基金表示,2024年期間不會有任何新的項目啟動,其重點僅放在2023年在建項目的完成上。其中332MW的項目已經建成,正處于完成電網連接相關工程的階段。該基金表示,這些項目和現有設施的工期延長將有助于提高Gresham House的投資組合收益。
GRID的股價已從2024年1月2日的110.20英鎊降至目前的48.91英鎊。去年2月1日,股價曾為每股161英鎊。Gresham House董事長John Leggate表示,隨著英國電池儲能市場(BESS)市場——或者更具體地說是英國的電網——從基于輔助服務的市場轉變為更專注于能源交易的市場,“電池儲能行業的商業環境面臨挑戰”。
Gresham House將“疲軟的收入環境”歸因于三個主要因素,其中之一是在國家電網ESO的半小時交易區間中,BESS資產的平衡機制(BM)利用率非常低。BM中的BESS資產被忽視,而傾向于其他資源,特別是天然氣。與此密切相關,第二個因素是BM中“過度使用傳統的燃氣發電”。天然氣發電是靈活的,但其過度使用造成了批發市場供過于求,這進一步侵蝕了BESS的收入機會,而且造成污染。第三個因素是,由于新資產的并網時間極其漫長,新項目的調試速度慢于預期,BESS或太陽能光伏開發商到2035 年前后獲得并網日期并不罕見。
IEA發布了“2024年電力報告”,分析和預測了到2026年的電力行業趨勢。2023年全球電力需求溫和增長,但到2026年將快速增長。IEA預計,未來三年全球電力需求將以更快的速度增長,到2026年平均每年增長3.4%。預計2026年,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加密貨幣行業的用電量可能會翻一番。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是全球電力需求增長的引擎。預計2026年,約85%的新增電力需求將來自發達經濟體以外,盡管中國經濟正在經歷結構性變化,但中國仍將貢獻巨大。
美國的電力需求在2022年增長2.6%后,2023年下降1.6%,但預計將在2024-26年實現復蘇。歐盟能源密集型產業快速復蘇的機會渺茫。盡管能源價格從歷史高位回落,但歐盟的電力需求在2023年連續第二年下降。IEA預計歐盟的用電量最早也要到2026年才能恢復到2021年的水平。2023年,歐盟能源密集型行業的電價幾乎是美國和中國的兩倍。預計到2026年,清潔電力供應將滿足全球所有的需求增長。
IEA預計,到2025年初,可再生能源將超過煤炭,占全球總發電量的1/3以上。2025年,核能發電量有望達到歷史新高。亞洲仍然是核電增長的主要動力,預計2026年該地區在全球核電發電量中的份額將達到30%。
隨著脫碳步伐加快,發電排放正進入結構性下降階段。全球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在2023年增長1%之后,在2024年下降2%以上。許多國家的批發電價仍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另外,天氣對電力系統的影響越來越大,這凸顯了投資電力安全的重要性。由于干旱、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以及許多地區提前融雪等天氣影響,2023年全球水電發電量有所下降。
IEA預計,到2024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將達到4,500吉瓦,這標志著煤炭的衰落并迎來可持續能源的新時代。能源領域的創新正在推動這一轉變,各國和企業都在擁抱清潔技術,創造更綠色的未來。
2024美國可望新增發電裝機63吉瓦,約6成是光伏-九樟能參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預測,2024年美國將新增62.8吉瓦的新公用事業規模發電裝機。這一新增容量將比2023年的40.4吉瓦(已經是自2003年以來最多)高出55%。預計2024年太陽能將占美國新增裝機的最大份額,為58%,其次是電池儲能為23%。
--太陽能:如果計劃中的36.4吉瓦并網,2024年美國公用事業規模的太陽能將創紀錄,幾乎是去年18.4吉瓦增長的兩倍,而2023年本身就是美國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年裝機的創紀錄。隨著供應鏈挑戰和貿易限制的影響緩解,太陽能的新增裝機繼續超過其他發電資源的裝機。超過一半的新公用事業規模太陽能發電量來自三個州:德克薩斯州(35%)、加利福尼亞州(10%)和佛羅里達州(6%)。在這些州之外,內華達州的“雙子太陽能設施”計劃于2024年開始運營。該項目計劃的光伏裝機為690兆瓦,電池存儲量為380兆瓦,預計在全面運營時將成為美國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項目。
--電池儲能:預計電池儲能也將在2024年創下年度新增容量的紀錄,2024年美國電池存儲容量將翻一番,在現有15.5吉瓦的基礎上增加14.3吉瓦的電池儲能容量。2023年美國電網新增6.4吉瓦的電池存儲容量,年增長率為70%。德克薩斯州預計為6.4吉瓦,加利福尼亞州預計為5.2吉瓦,二者將占美國新電池存儲容量的82%。隨著美國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量的增加,對電池存儲的需求持續增加?!锻浵鳒p法案》(IRA)還通過為獨立儲能引入投資稅收抵免(ITC),加快了儲能技術的發展。在IRA 出臺之前,電池只有在與太陽能電池共處一地的情況下才有資格獲得聯邦稅收抵免。
--風能:另有8.2吉瓦的風電容量計劃于2024年投產。繼2020年和2021年創紀錄地增加了超過14.0吉瓦的風電容量后,過去兩年風電裝機的增加速度有所放緩。計劃于今年投產的兩個大型海上風電場是馬薩諸塞州海岸外的800-MW Vineyard wind 1和紐約海岸外的130MW South Fork wind。開發商預計于去年開始商業運營的South Fork風力發電廠目前計劃于2024年3月投產。
--天然氣:2024年計劃增加2.5吉瓦的天然氣發電裝機,這是25年美國新增天然氣產能最少的一年。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79%的天然氣新增產能將來自簡單循環天然氣渦輪機(SCGT)工廠。今年將是自2001年以來,聯合循環發電能力首次不是主要的天然氣技術。SCGT發電廠提供了有效的電網支持,因為它們可以相對快速地啟動、上升和下降。
--核能:原定于去年啟動的喬治亞洲Vogtle核電站第四個機組(1.1吉瓦)已推至2024年3月。Vogtle第三機組于去年7月底開始商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