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立足地方特色資源,堅持科技興農,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2023年11月由江西省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科研團隊在九江市武寧縣官蓮鄉東山村利用當地的簡易大棚和冬閑田開展了羊肚菌和大球蓋菇的試驗種植,截至2024年3-4月均已陸續出菇。
羊肚菌因形似羊肚而得名,是一種珍稀食用菌,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和有機鍺,有著“素中之葷”的美譽。人工種植的羊肚菌,具有種植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等特點,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羊肚菌種植可采取“羊肚菌+N”的季節輪作模式。利用土地“空檔期”,在每年的10月至第二年3月種植羊肚菌,4月至9月種植水稻或其它糧食作物,讓有限的土地資源能反復獲取收益,做到“人田兩不閑”。
大球蓋菇,又名赤松茸,腿粗蓋肥,菇體色澤艷麗,具有風味獨特、栽培技術簡單、生產低成本、高效益等優勢,是國際十大食用菌交易品種之一,由于它充分利用冬閑田,將水稻秸稈等廢棄物原地變廢為寶,實現秸稈的基料化、肥料化,促進秸稈綜合循環利用,同時還能改善土壤,提高水稻產量和稻米品質,實現了“稻-菇”生態循環模式,是我省重點推廣的食用菌珍稀品種。
武寧縣東山村地處國家5A級風景區廬山西海中段北岸,三面環水,生態環境極佳,山水風光如畫。由于得天獨厚的生態、地理和氣候條件,種植出的羊肚菌和大球蓋菇肉質肥厚、品質好,營養價值高,可打造地域品牌特色進行銷售。2024年根據當地及周邊產業發展的需要,加大同地方政府和企業等的合作力度,開展羊肚菌和大球蓋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科研示范基地;積極開展鮮品和干品銷售市場。同時,定期舉辦羊肚菌和大球蓋菇生產技術培訓班,引導培育制種、生產的鄉土人才,實行大戶帶動個人的產業發展模式,不斷提高羊肚菌和大球蓋菇生產水平,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上一篇:微生物研究所召開科研工作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