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科院動態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科院動態

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新聞發布會在南昌舉行

來源:央廣網    更新時間:2024-12-19    瀏覽:3767
【字體:

新聞發布會現場

          12月18日上午,江西省科學技術廳組織召開“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新聞發布會。以下是新聞發布會實錄。

省科技廳辦公室二級調研員賴任群

賴任群:

各位記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科技廳新聞發布會。
今天,我們邀請到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外國專家局局長陳煒蓉女士,南昌大學副校長吳丹先生,省科學院副院長劉潔女士,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處處長彭新平先生,江西農業大學研究員楊慧女士,請他們介紹我省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有關情況,并回答大家的提問。
下面,先請陳煒蓉女士作介紹。

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外國專家局局長陳煒蓉

陳煒蓉:

  各位媒體朋友,上午好!歡迎各位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受廳黨組書記、廳長宋德雄同志委托,我謹代表江西省科技廳,向各位媒體朋友表示感謝,感謝各位長期以來對江西科技創新工作的關心支持、宣傳推介。
 黨的二十大明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鼻嗄昕萍既瞬盘幱趧撔聞撛炝Φ幕钴S期高峰期,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生力軍。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今年召開的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突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對他們充分信任、放手使用、精心引導、熱忱關懷,促使更多青年拔尖人才脫穎而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工作,去年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出臺我省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的九條舉措,積極回應青年科技人才期盼和訴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采取更多突破性舉措,為青年科技人才營造更好創新生態。圍繞貫徹落實九條舉措,在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省委科技委統籌指導下,省科技廳積極加強與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協同聯動,根據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特點和發展需求,構建對青年科技人才的一體化、全周期支持體系,讓青年科技人才起步有保障、擔綱有機會、成長有通道、發展有平臺,在江西高質量發展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和成就感。
  第一,起步有保障。 我們著眼趕早一點、寬松一點、面寬一點、跟緊一點,會同省財政廳啟動實施職業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專項,對22所省屬高校、科研院所新入職自然科學領域科研崗位的博士畢業生,在五年內給予每人20萬元非競爭性、自由探索類科研經費支持,讓他們到江西來工作沒有后顧之憂,不用為科研經費擔心擔憂。賦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大科研自主權,允許他們在項目實施期內自主調整研究任務不超過三次,助力他們選準科研方向、明確科研目標,走好科研“第一步”。對項目資助期滿后綜合績效評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納入“白名單”接續培養。同時,為鼓勵青年科技人才勇攀高峰、敢蹚無人區,我們還明確,如果因研究任務的方向不可行或其他客觀原因,導致未實現預期成效或研究任務以失敗告終的,可以按照相關規定予以盡職免責。
  第二,擔綱有機會。 我們在省級科技計劃項目中,積極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更多擔綱領銜機會。一是基礎研究上,加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對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完善由青年基金、優秀青年基金(新設)、杰出青年基金、創新研究群體(新設)及面上、重點、聯合基金項目等組成的全鏈條青年科技人才資助體系。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由青年科技人才牽頭負責的比例,從2020年的52%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79%。二是應用研究上,啟動實施省重點研發計劃青年科學家項目。去年起在省重點研發計劃中單設青年科學家項目,近兩年青年科學家項目占比21.55%;青年科技人才牽頭負責的重點研發計劃比例達45.78%。三是服務發展上,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向基層一線和經濟建設主戰場流動。今年,我們會同省教育廳、省工信廳、省國資委,啟動實施“科技副總”專項計劃,首批認定的181名“科技副總”中,40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71人,占比39.22%;選派608名青年科技人才擔任農業科技特派員,選派人數同比增長8%,占比繼續保持在40%以上。此外,為激勵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攻關中挑大梁、當主角,今年在省科學技術獎勵中增設青年獎,目前正在提名階段,期待更多符合條件的優秀青年科技人才被提名。
  第三,成長有通道。 我們對標“贛鄱英才計劃”,著力建立健全“青年人才—領軍人才—高層次領軍人才”梯次引育體系。一是優化實施“贛鄱俊才支持計劃”科技創新類項目,覆蓋學術類、技術類、產學研類不同類型。近年來立項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比例穩定在60%以上。明年起在做實做優培養類項目基礎上,計劃新增引進類項目,并全部支持40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二是加大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培育力度,助力3人當選院士,2人獲“國家卓越工程師”表彰。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強化對具有重大創新前景的優秀中青年科技人才的涵養培養。三是穩步擴大海外人才遴選支持規模,今年支持用人單位面向海外引進青年科技人才48人來贛開展科學研究、產品研發、成果轉化等活動,占比繼續保持在50%以上。在科技人才評價上,我們堅持“破四唯”,建立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側重評價人才擬開展研究項目的創新性先進性可行性及預期成效,引導人才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通過有關科技計劃項目的引育,已有5人成長為院士,36人成長為國家級人才。
  第四,發展有平臺。 我們統籌推進創新平臺建設與青年科技人才培養使用。一是引導省級以上科研平臺大力培養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在全國率先開展省重點實驗室積分制績效評價改革,把青年科技人才結構比例納入省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條件要求以及績效評價指標。要求省級以上實驗室自主部署項目由青年科技人才領銜承擔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50%,其中全國重點實驗室、省實驗室自主部署項目,擇優視同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優化重組后的172家省重點實驗室中,青年科技人才占比53.65%,最年輕的主任年齡34歲。二是構建完善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平臺。先后舉辦4期“廬山對話”、9期“海外人才江西行”、14期“海智惠贛鄱”活動,積極搭建青年科技人才接軌國際、接軌科技前沿的交流合作平臺,提升他們的科研活躍度和影響力。近兩年立項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領銜省級國際科技合作項目17項,占比54.8%。南昌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江西財經大學、南昌航空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等也先后舉辦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為青年人才搭建交流平臺、提供合作機會。
  青年是科技事業的未來。下一步,我們將堅持黨管人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積極發揮職能作用,持續推進我省青年科技人才九條舉措的落實落地,不斷夯實我省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基礎。


賴任群:

  謝謝陳副廳長!下面開始提問,提問前請舉手,并通報一下所在新聞機構。好,開始。

新華網記者

新華網記者:

  南昌大學作為我省高校的排頭兵,在推動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育匯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請問吳校長,學校近兩年在針對青年人才的引進和培育上,整體情況如何?出臺了哪些具體措施來吸引和服務這些人才呢?

南昌大學副校長吳丹

吳丹:

  去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緊接著我省也推出了“青九條”等相關政策舉措。南昌大學積極響應黨中央和省里號召,仔細研讀并用好國家及省里的青年科技人才引育政策,按照“青九條”的要求,秉持“聚焦一流標準,持續引進一流人才”理念,多管齊下提升引才效能。
  第一,凝聚人才發展共識,常態化組織人才引育調度會,創新實施“雙聘”制引才模式,逐步建立分級分類的人才引育支持體系。 堅持全球視野,做實海外專場招聘和青年學者論壇等引才活動,建立海外引才工作站,建設海內外高層次人才數據庫,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的引才網絡。圍繞江西省“人才強省戰略”出臺《南昌大學“284”人才引育工程實施方案》,優化“學科—團隊—人才”結構,逐步建立分級分類的人才引育支持體系。明確青年人才建設目標任務和重點領域,創新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模式與機制,引進一批具有發展潛力的青年優秀人才,完善人才成長與發展的保障機制,助力江西建設中部地區重要人才創新中心。
  第二,實施青年人才培育及學科交叉資助計劃。 自主設立了“南昌大學青年人才培育項目”、“一流學科交叉創新基金”等項目,幫助青年教師搭建科研平臺,完善青年教師學術發展指導體系,積極推動國家及省里的各類人才項目申報落地實施,構建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鏈條機制。實施博士后招收倍增計劃,壯大學校青年科研力量,拓寬專職研究人員成長通道,提升各類人才發展活力。建立“成效+特色”為核心的選拔及考核機制,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鮮明、中青年為主、結構合理,具有國際視野的跨學科科研創新團隊,面向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有組織地對重大科研項目進行協同攻堅,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系統支撐。
  第三,全面完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探索建立教師之家,打造“線上一鍵審核,線下一站辦理”的人才服務模式。 健全青年教師成長發展跟蹤反饋機制,增強職業幸福感。召開人才服務調度會,加快推進人才過渡房配套設施的優化改造,全力滿足人才住房需求;開發并完善高層次人才服務小程序,讓信息流通更便捷,減少人才辦事流程。加強對青年教職工的關心關愛,建強附屬幼兒園、附屬學校,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提高后勤服務和家屬區管理水平。用心做好人才在省級認定、醫療保障、住房安排、配偶工作安置以及子女入學等關鍵事務,切實解決青年人才的后顧之憂。
  從青年人才隊伍建設成果來看,成效頗為顯著。截至目前,學校已匯聚院士、國家級人才等高層次人才197人。這197名高層次人才中,45歲以下的青年人才占比高達75.1%,且其專業領域與我省“1269”產業緊密契合,集中分布于電子信息、金屬材料、食品工程、先進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等關鍵領域,為學校服務江西高質量發展筑牢了堅實根基。同時,我們自2024年5月省高層次人才認定系統開放以來,學校累計有1015人次申報省級人才認定,513人次成功通過認定;協調上級部門妥善解決了61名D類以上人才子女2024年秋季入學問題,其中21名C類以上人才還享受到在全省范圍內自主選擇高中及以下層級學校的優惠政策。
  展望未來,我校將堅定不移地深入推進青年人才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進程,著力于進一步雕琢并優化青年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精心營造一個能讓每位人才充分施展才華、處處洋溢著蓬勃活力的用人生態環境。另外,我們還將精心打造更具吸引力的人才發展平臺與優厚的人才待遇保障體系,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迎接八方青年才俊,讓更多優秀青年人才傾心于我校的發展愿景,主動匯聚到學校的創新發展事業中來,從而實現人才隊伍的不斷壯大與優化升級,真正達成人才輩出、才盡其用的繁榮景象,讓青年人才成為推動學校持續發展、邁向卓越的核心動力引擎,確保他們引得來、育得好、留得住、用得活,為學校及江西省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而穩固的人才基石。
  謝謝!

江西衛視記者

江西衛視記者:

  江西省科學院是我省青年人才聚集地之一。請問劉院長,江西省科學院在貫徹落實“青九條”,加強青年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方面開展了哪些工作?有哪些新舉措?


省科學院副院長劉潔

劉潔:

  為貫徹落實“青九條”相關政策,我院大力推進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綜合改革,圍繞青年人才管理、引進、培養、激勵、評價等方面,推出了一攬子配套舉措,著力為青年人才營造更好的創新生態。
  第一,堅持引育并舉,打造青年人才集聚的創新高地。 把青年人才引進和培養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通過對青年人才靶向施策、精準引育,極大提升了人才引育效能。一是多措并舉精準引才,持續壯大青年人才體量。出臺更加開放高效的引才政策,結合學科布局和長遠規劃,在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重點方向,引進了一大批優秀博士來我院創新創業。落實特聘崗位引才機制,面向國內外定點高校引進引培生。采取一事一議等方式,在關鍵核心領域加強高精尖人才的引進。目前,青年科技人才已占全院科研人員的70%,在重大科技攻堅中,骨干成員80%都是35歲左右的青年人才。二是分層培養穩定支持,不斷提升青年人才培養成效。按照“國家級人才突破”“省級人才倍增”“青年拔尖人才培育”三層級培養模式,精準滴灌,培養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優秀青年人才。在“青九條”政策支持下,2024年我院獲批17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1項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主持人平均年齡只有35歲。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機會越來越多,青年人才挑大梁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第二,深化改革創新,充分激發青年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積極探索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人才分類評價、激勵、考核機制。一是探索科研經費“包干制”。作為我省兩個“科研經費包干制試點示范”單位之一,在基于信任的前提下,對青年人才“能放則放、應減盡減”,為青年人才減負松綁、激勵他們把更多時間和精力用在科研上,充分激發青年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二是優化分類分層評價體系,區分基礎研究、應用開發、成果轉化等,對人才進行分類考核評價,給予各類人員不同的賽道。在職稱評聘中堅決破“四唯”,以品德、能力、業績為導向,突出代表作和實際貢獻,實施多元化科學評價。近三年來高級職稱晉升人員中90%以上都是一線青年科技人才。三是改革收入分配激勵機制。在全省科研院所中率先實行崗位動態管理,打破崗位聘任“終身制”,實現“能上能下”。完善以業績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機制,60%的科研人員增發獎勵性績效,讓有實際貢獻的青年人員充分享受改革實惠,真正實現“干”與“不干”不一樣。
  第三,強化產業導向,促進青年人才服務經濟社會主戰場。 在全省率先探索實施“產業特派團”“科技副總”行動,為青年人才成果轉化提供舞臺,引導他們在服務全省經濟社會主戰場中不斷成長。一是鼓勵青年人才深入企業一線,目前,全院共有14名博士在企業兼職科技副總,開展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組建了16個產業特派團,派出237名青年人才,服務全省89個工業園區、571家企業,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198個、具體技術問題2072個。二是組織青年人才開展有組織的成果轉化。充分發揮江西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在“1+M+N”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體系中的核心樞紐作用,充分挖掘企業端技術需求,幫助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搭建成果轉化溝通橋梁,有效推動青年人才科研成果從“寫在紙上”變為“落到地上”。
  下一步,我院將進一步深化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不斷拓寬青年人才的上升通道,提升青年人才創業的積極性,形成人盡其才、充滿活力的用人機制。持續把優秀的青年人才集聚到我院創新發展的事業中來,開創人才輩出的生動局面。
  謝謝!
央廣網記者

央廣網記者:

我們了解到,在省自然科學基金中有多樣資助模式來支持青年科技人才開展基礎研究,能否請彭新平處長介紹一下相關工作舉措? 

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處處長彭新平

彭新平:

非常感謝您的提問。自然科學基金是培養青年科技人才的“搖籃”。省科技廳高度重視青年科技人才工作,針對不同成長階段、不同研究需求的青年人才,探索實行“直接支持”與“滾動支持”的雙輪驅動資助模式,大力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基礎研究工作中挑大梁、當主角。
在直接支持方面,開辟了兩個渠道。一是針對青年博士畢業生較難申請科研項目的問題,對來贛工作的全球TOP200高校(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青年博士畢業生,申報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時,符合條件的經評估直接給予支持,2024年直接支持青年博士45名;二是針對有潛力沖擊國家級項目的青年人才,在進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議評審未獲立項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及重大項目負責人,在申報省自然科學基金相關項目時直接給予支持。

在滾動支持方面,針對基礎研究周期長、難度大等特點,在上年度青年基金項目驗收通過且完成質量較高的項目負責人中,優選一批發展潛力大、創新能力強的青年人才,給予省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項目滾動支持,促使青年科研人員能夠心無旁騖接續研究,2024年資助優青項目15項。同時在前沿技術項目中也探索實行滾動支持。

此外,我省積極拓展省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朋友圈”。目前,省自然科學基金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南昌市、贛州市共設立3支聯合基金。2024年,我省團隊牽頭獲批實施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項目11項,其中項目負責人中有三位“80”后,一位“90”后,占比為36%;省市聯合基金立項的63個項目中,青年科技人才作為項目負責人占比達46%。青年科技人才已經成為全省基礎研究隊伍的主力軍。

 下一步,省科技廳將繼續發揮自然科學基金的激勵與導向作用,持續加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服務力度,為加快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區域科技創新中心貢獻青年力量。

江西日報記者

江西日報記者:

  楊慧老師,您從求學到成為青年科研骨干,江西見證了您的成長,您也為江西的科學研究,尤其是種業創新做出了積極貢獻,作為一名扎根贛鄱大地的新時代青年科技人才,這一路走來,您對在贛開展科技創新主要收獲和體會有哪些? 

江西農業大學研究員楊慧

楊慧:

  感謝您的關心,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江西人,贛鄱大地見證了我的出生、求學和成長。作為一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從求學至今,江西不僅為我提供了成長的平臺,也見證了我在科學研究道路上的每一次進步。這里,我想分享幾點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第一,我所學習、工作的江西農業大學有著良好的學術生態。 學校有先進的實驗設備、開放的學術環境、一流的師資力量、國際化的人才隊伍,這些都極大地促進了我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探索。讀研期間,我所在的全國生豬遺傳改良及種質資源創新國家重點實驗室廣邀國內外專家學者為我們做講座,深度開展學術交流研討,使我們能夠把自己的研究放在國際坐標系中去對標、立足,極大的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瞄準科技前沿開展工作。
  第二,科技創新需要團隊的共同努力。 科技創新是一項復雜且多維度的任務,它不僅僅依賴于個人的智慧和努力,更需要團隊成員間的緊密合作與共同努力。在一個積極互動和支持性的團隊環境中,可以通過頭腦風暴等方式激發彼此的靈感,產生更多新穎的想法。另外我也非常幸運,在我讀書成長的每一步都凝結著恩師們的教誨與關懷??蒲胁⒉皇且环L順的,在科研項目遇到困難與瓶頸時,導師們會傾聽我的困擾,幫助我明確問題,分解問題,引導我進行更深入的文獻查閱和更深層次的思考,鼓勵我去挑戰未知領域。導師們的言行在我今后的工作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對我扎根贛鄱大地開展科研工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三,政策引領,科技創新飛速發展。 江西歷史上人杰地靈,當下更是高度重視科技人才,尤其是近年來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青年科技人才發展的政策,為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長加油、減負。例如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設立了青年科學家項目,提高了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杰青立項率,出臺了“職業早期青年科技人才培養項目”等措施,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深入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結合實際需求凝練科學問題,開展原始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此外,為鼓勵和支持女性在科技興贛六大行動中更好發揮作用,營造女性科技人才成長成才良好環境,江西省科技廳會同省婦聯提出若干具體舉措,如適當放寬女性科技人才申報項目年齡,支持更多女性科技人才牽頭承擔各類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加大女性科技人才在我省出國(境)培訓計劃項目中的選派數量等。為進一步激勵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江西省還修改了《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增設了省科學技術青年獎。正是有了這些政策,切實解決青年科技人才嶄露頭角難度大、起步成長通道窄等問題,也較好緩解了青年科技人才起步階段經費獲取途徑少的困境,增加了青年科技人才職業奮斗的使命感和獲得感。讓我們在最具有創造活力的黃金事業期,可以真正沉下心做一些獨辟蹊徑的研究甚至是冷門的研究,坐得住冷板凳,盯住一個方向,發力突破。
  總而言之,我非常感謝江西這片熱土給予的一切支持和機遇。在導師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有幸發表了江西歷史上第一篇,也是中國畜牧學領域首篇Nature研究長文。此項工作首次在國際上整個農業動物領域鑒別到宿主基因組影響腸道菌群組成的因果突變并系統闡明了其作用機理。相關研究成果對于從遺傳和環境因素相互作用出發培育節糧型和快長型生豬新品種具有重要意義。本人也非常榮幸入選了中國十大新銳科技人物和第八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我的青年同事們也先后獲得了省重點研發計劃、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支持。但當今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過往榮譽應該在今后工作,尤其是科技創新中清零。作為青年一代,我將保持初心,持續奮斗,為實現我們江西更高水平的科技創新貢獻力量。再次感謝大家。 

賴任群:

現場答問環節就到這里,謝謝各位發布人,謝謝各位記者朋友,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

來源:央廣網




欧美性videos高清精品_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_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_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