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戴年華 江西省科學院生物資源研究所研究員、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由于參加江西省-中科院科技合作項目“鄱陽湖水系瀕危水生動物保護創新研究示范項目”,接到參加“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的報名通知,就義無反顧地報名參加了。
對鄱陽湖江豚,我還是有緣又有情懷的。1983年7月剛參加工作就遇上了第一次鄱陽湖綜合科學考察,每月一次一周多乘坐3匹馬力的小掛機漁船,從南昌縣幽蘭出發,經余干、鄱陽、都昌到永修吳城結束,那時常見到漁民稱之為“江豬”的江豚。后來還有漁民主動送來了一頭江豚給單位。2006年后,王丁老師得知我在主持召開“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主動聯系來作了 “鄱陽湖是江豚最后的避難所”學術報告,加深了我對江豚的了解,開始關注江豚,并時而通過媒體發聲,希望加強對鄱陽湖江豚的保護。言歸正傳,回到參加“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
我是9月17日抵達湖北荊州的,見到了老朋友,結識了不少新朋友。19日,乘船從沙市到宜都,正式開始了長江江豚考察之旅。我是目視觀察員,使用望遠鏡是我的強項,發現目標也是我的強項,我不僅觀察是否有江豚出沒,還會同時關注是否有水鳥棲息。第一天,晚上工作小結時,我們江豚目擊率是零,伙伴們多少有點沮喪。
9月20日,船程安排是從宜都到宜昌葛洲壩下后返回宜都。中午目視輪班,我正在吃泡面,突然隊友史杰下來拿相機,說葛洲壩下有江豚群,我趕緊上駕駛艙取來相機,一陣猛拍。用上了在鄱陽湖和贛江練就的尋找江豚“功夫”,不停地尋找目標、預測下一個出水點,母子豚、豚跳……
在不當班隊友的呼叫聲中,我也顧不上相機的設置,就草草來了幾“梭子”??疾齑搭A定考察路線返航,江豚離我們越來越遠了,在祝福微笑天使的同時,我們依依不舍地與葛洲壩說再見了。
回到休息室,有在觀察臺的隊員換班下來用午晚餐,說上面看江豚非常清楚。我也想上去,但考察是有紀律規定的,拍照記錄江豚也不能影響工作,更不能影響目視觀察員的考察工作。張新橋博士是我們考察隊唯一參加了四次長江江豚科考的“老手”,視力特別好。他是自由觀察員,想看哪兒就看哪兒,這是為了不影響目視隊員的觀察與計數統計,保障數據的科學性和獨立性。當晚的考察小結會上,因為終于看到了長江江豚,隊友們一個個眉飛色舞,分享考察結果與體會,對考察提出了建議。
9月23日,考察船到城陵磯時,正是我當班任右側觀察員。江豚出現,一頭,二頭,母子豚……因為我們是團隊作戰的,目視觀察、聲學監測、環境DNA、影像掃描、后勤保障、新聞發布,分工合作,各負其責,各項工作都是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9月28日和29日,在洞庭湖考察是拍攝江豚最痛快的一次。29日上午,在隊友、湖南省水產研究所王崇瑞博士的帶領下,與參加南京至長江口長江江豚考察隊隊長、南京師大陳炳耀教授及其率領的團隊一道,在南洞庭湖的一個淺水湖汊終于找到了10多頭江豚,還用無人機抵近拍攝以便更精確統計江豚數量等。29日下午,與隊友史京洲在一條考察船上時,才發現他眼力真好。只要他用心盯一個方向,我就感覺會有江豚出現,端起相機就一陣子拍。湘江下游有一段江面的江豚真不少,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母子同行,也有正在捕食的,好不熱鬧。
能參加這次長江江豚考察,我感到非常慶幸。一是自己能如愿地去宜昌觀豚和考察天鵝洲江豚保護區,同時意外地參觀了中華鱘救護中心和麋鹿保護區,在與監利何王廟江豚保護區領導交流時,被當作“娘家人”來了,當上了微笑天使的“舅舅”。原來監利何王廟江豚保護區發家的8頭江豚中有4頭是來自鄱陽湖。也終于再一次明白王丁老師這么看重鄱陽湖的主要原因,原來鄱陽湖是拯救長江江豚的重要種質資源庫。二是結識了一批新朋友,交流中加深了自己對江豚的認識,更有信心去參與江西省-中科院科技合作項目“鄱陽湖水系瀕危水生動物保護創新研究示范項目”,為解決地方需求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回到南昌后的第一天(10月2日),就來到了自己較為熟悉的鄱陽湖,應邀帶領來自省外的四位中小學生在贛江與修河交匯,觀察到了10多頭江豚逆流而上進入贛江。第二天,又在信江觀察到了近10頭江豚。10月19日,還在廬山市至屏峰的鄱陽湖入江水道,看到數頭若隱若現的江豚。
??圖由受訪者提供
10月23日,在南昌揚子洲贛江看到觀察了10多頭江豚。10月25日,參加了第四屆淡水豚日活動,聆聽了淡水漁業中心和水生生物所的江豚主旨報告。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介紹,據農業農村部組織的2022年長江江豚科學考察初步觀測結果顯示,長江江豚自然種群較之2017年的1012頭有所恢復,宜昌葛洲壩下游、黃石戴家洲、江西湖口和江蘇的部分江段,數量明顯增長,武漢江段等一些過去的分布空白區也發現了長江江豚。此外,發現母子豚的數量也顯著增加,預示未來種群可能有較大恢復。
江西鄱陽湖被譽為長江江豚“最后的堡壘”,我國將近一半的江豚曾經生活在這里。2022年,鄱陽湖遭遇極端干旱,湖中江豚的生存狀況牽動公眾心弦。如果鄱陽湖枯水愈發常態化,江豚過冬將面臨挑戰。
(科技日報記者魏依晨整理)
責任編輯:冷媚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