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新聞客戶端訊(江西日報記者齊美煜)實行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意味著什么?有科研人員這樣生動比喻:原來只能用來買“醬油”的錢,現在也可以用來打“醋”了?,F實生活中,用買“醬油”的錢打“醋”不是很正常嗎?可是,在科研項目經費使用過程中,兩者不能混淆。沒實行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前,科研人員在申報項目時,要編制預算,明確支出類別和比例,并要求后續費用使用時也嚴格遵循預算。但是,科研本身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經費科目過于限定,使用效率就會降低,不利于科研的順利開展。
去年2月,我省開展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試點。一年多來,省科學院作為試點單位之一,遵循科研活動規律,對項目管理、學科團隊、人才評定、平臺建設和成果轉化等方面均進行系統化設計、整體性變革,最大限度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近日,記者就此進行了采訪。
如何加強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使用統籌,讓科研項目經費的每一分錢都花出效率、產出效益?這是在實行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我們的做法是精準,杜絕撒胡椒面?!笔】茖W院黨組成員、總工程師古和今介紹,省科學院聚焦江西“2+6+N”重點產業,重點支持院“7+12”重點學科建設研究領域,自主實施重大產業技術攻關專項、重點研發計劃、科技獎勵培育計劃、杰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等四大類項目,并在優化項目評價、營造制度環境、加強政策協同三方面同步發力,形成了一攬子制度體系。
▲省科學院科研人員正在開展省級揭榜掛帥項目“高強高導稀土銅鐵材料關鍵技術研究”
政策一出,攪動了一池春水?!敖魇√寂欧胚_峰路線圖研究”“高性能稀土銅合金材料開發”“高光學純度乳酸生產菌的技術開發”……76個“上接天線、下接地氣”的項目落地實施,有效促進了該院重點學科優化調整,引領人才、項目、平臺等創新要素向優勢重點領域集聚,加快了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為江西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對此,省科學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讓科研人員輕裝上陣,心無旁騖地開展科研攻關:項目申報取消可行性分析等文字類較多的填報內容,科研人員填報報表報告工作量減少50%以上;三年以內、20萬元以下的項目過程管理全部取消,結項時合并技術和財務驗收進行一次性綜合驗收;簡化預算編制,直接費用預算科目進一步精簡合并為設備費、業務費、勞務費三大類;實行網上報銷,科研耗材全部上網自主采購,報銷時間大大縮短……
說起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省科學院包干制試點示范項目“城市污泥-煤耦合穩定燃燒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主持人、能源研究所石金明博士深有感觸,“目前我主持的這個項目,在與企業共同開展相關合作研究過程中,如果按照常規科研項目經費核銷管理辦法,像采集污泥、處理材料、下企業差旅費等費用難以提供發票,核銷費用非常困難?,F在實行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后,賦予項目負責人經費自主權,有關費用只需要提供說明,而且采購設備和實驗藥品報賬方便了許多?!?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content-box; 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border-color: initial; line-height: 20px; list-style-type: none; outline: none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是一種“放”,但“放”不等于不管。省科學院列出了包括違規列支設備費、違規列支材料費等8個方面的“負面清單”。同時,落實項目負責人承諾制,強化項目績效管理,將評價結果作為項目調整、后續支持的重要依據,引導科研資源向優秀人才和團隊傾斜,切實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項目問效貫穿整個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實施過程?!标P于“問效”,省科學院科研處處長黃朝進一步作出闡釋,“這個‘效’并不是單純以花完科研項目經費、完成科研任務為目標,還會從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承擔更高層次的科研項目等方面進行考量。與此同時,院里還加大科研人員績效支出提取比例,將間接經費比例提高至30%。項目完成后評價為優秀,再獎勵10%的績效?!?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content-box; border-width: 0px; border-style: initial; border-color: initial; line-height: 20px; list-style-type: none; outline: none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一年多來,省科學院通過實行科研項目經費包干制,科研人員的創新創造活力得到有效激發。全院科研一線正高職稱人員的績效收入最高40.19萬元,最低19.68萬元,副高職稱人員的績效收入最高26.34萬元,最低14.60萬元,科研人員獎勵性薪酬差距最高拉開3倍以上。2021年承擔7項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競爭性科研項目立項經費較2020年增長57%。2021年,5項成果獲省科學技術獎。柔性引進了干勇院士、李衛院士、王金南院士等高端人才。
為科研“減負”,給創新“松綁”,省科學院的探索與實踐,值得借鑒和參考。
以上內容轉自江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