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9日,《江西日報》理論版刊登我院文章:激活江西科技成果轉化新動能?,F將全文轉載如下:
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水平,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的關口,也是科技成果順利轉化為新質生產力的關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多次強調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江西要主動順應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致力于提升科研成果供給潛力、政策革新活力、中介機構服務能力,激活科技成果轉化新動能。
強化源頭創新,打開科研供給開關,釋放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潛力。一是從項目選題開始就緊緊扣住江西產業急需的關鍵核心技術。實施專利信息情報分析制度,用專利導航明確12條產業鏈的創新重點方向和路線,結合企業需求梳理需要重點攻關的“卡脖子”技術。持續深化科研項目選題與企業界、產業界的對接,增加高校和科研院所以“訂單”等方式參與企業技術攻關的項目比例。二是從立項目標就開始傳導轉化壓力。項目立項的目標設定須清晰具體,盡量避免“縮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填補國內空白”“提高國產某某技術的整體質量水平”等大而化之的目標。借鑒科技型企業的科研管理模式等經驗,強化關鍵節點考核和“里程碑式”管理,推廣定向研發、定向轉化和定向服務。探索更符合新需求的科技創新成果考核評價機制,建立科技創新全周期評價機制,構建研發過程回溯、階段性評價和后評估機制,制定科技成果分類評價工作指引等。三是建設概念驗證中心防止科研早期市場失靈。概念驗證中心是彌補科研機構研發成果與市場化之間空白的關鍵環節。目前,國內多個省市已開展概念驗證平臺、概念驗證項目、概念驗證資金等布局。江西可依托有基礎研究能力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圍繞醫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先行先試,營造概念驗證生態系統。盡快出臺概念驗證中心建設工作指引,設立概念驗證基金,明確建設主體,建設配套硬件設施,打造專業團隊,支持概念驗證中心完善功能,形成專業的運營管理體系和服務機制。
持續推進政策改革創新,盡快破除各種藩籬、桎梏,釋放成果轉化活力。一是實施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試點,解決“不敢轉”的問題。盡快出臺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試點辦法,職務科技成果不再納入國有資產管理體系,并建立專門管理制度和監管機制,保障高校和科研院所權益。學習先進省份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安心屋”數字化場景應用的經驗,打通國有資產管理云平臺和網上技術市場平臺的數據和業務,搭建一條全流程電子化的成果轉化通道。二是推進科技成果“先用后轉”試點,解決“方便轉”的問題。學習先進省市經驗,明確科技成果先用后轉機制,鼓勵高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采取“零門檻費+里程碑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許可費”等方式,授權中小企業先行試用科研機構的科技成果,增進合作信心。三是探索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制度,破解“不想轉”的問題。在現行的職稱評價體系中,高校職稱評審注重論文、項目、獎項等,在科技成果成功轉化后,科研人員所作出的社會貢獻和產生經濟價值在職稱評審中的認可度不高,有損積極性。建議我省盡快建立專門的科技成果轉化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暢通人才發展通道,吸引、凝聚、穩定優秀人才在我省從事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優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設,提升成果轉化能力。一是大力扶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主導建設科技中介機構。圍繞江西重點產業集群,尤其是電子信息、銅基新材料、鋰電和光伏新能源、鎢和稀土金屬新材料、航空、煉化一體化和化工新材料這6個綜合實力和競爭力強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有針對性地引導、培育、扶持一批服務能力強、專業水平高、與產業相匹配的科技中介機構。二是用好大數據技術,建設一批科技中介服務綜合體。整合現有科技中介機構,鏈接省外資源,布局一批科技中介服務網絡綜合體和物理綜合體,推出全過程、全鏈條服務功能。搭建科技中介服務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匹配服務和咨詢服務,建立專業高效、機制靈活、模式多樣的科技成果運營服務體系。三是做好科技中介服務機構的監督和引導。健全科技中介服務機構信用檔案,推動形成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科技中介服務秩序規范。建立科技成果轉化中介服務利益共享機制,對科技成果轉化護航人員給予獎勵,提高轉移轉化服務機構的積極性。在財政補助方面,推出諸如“創新券購買科技中介服務”等方式,扶持科技中介開展知識產權代理、技術交易代理等科技資源優化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