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江西日報》理論版刊登我院科技戰略研究所博士馮雪嬌文章:深化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有的放矢破除制約科技創新藩籬?,F將全文轉載如下:
剛剛發布的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技術要素是經濟長期增長的動力。對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是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面對“十四五”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江西迫切需要以技術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為先導,激發技術的供給活力,有的放矢破除制約科技創新藩籬,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破解職務科技成果產權歸屬難題
目前技術要素市場化最大障礙,就是高校、科研院所職務科技成果產權歸屬問題,即國有資產的界定。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頂層制度上著手,讓科技研發人員愿意轉化、自由轉化。
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探索科技成果混合制改革,即“先轉化、后確權”改變為“先確權、后轉化”。加快推進高校、科研院所與發明人對知識產權分割確權和共同申請制度試點。對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職務科技成果,由單位按照權利與責任對等、貢獻與回報匹配的原則,實行分類改革,確定屬性、轉化及分配方式。探索建立賦權成果的負面清單制度。
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區域試點。建議省里制定相關辦法,支持省內有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試點,開展體制機制創新與政策先行先試,探索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與模式。試點高校、科研機構要進一步增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意識,完善制度設計,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管理一攬子工作體系,實施科技成果收益獎勵補助制度,充分調動科技成果轉化各方的積極性。
●推進評價體系改革,用“市場思維”搞科研
科技人才是創新驅動與核心技術突破的關鍵。讓科技人才創新熱情進一步迸發,才能充分繁榮科技成果市場,提升科技成果市場競爭力。
建立以科技創新質量、貢獻、績效為導向的分類評價體系。貫徹落實江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促進高等學??萍汲晒涞亟鞯膶嵤┮庖姟肺募?,有序推進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員分類評價改革,出臺分類考核評價實施方案,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導向,考慮在高校、科研院所設立科技成果轉化類高級專業技術崗,在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年度考核等方面,加大科技開發、技術應用、成果轉化等評價指標權重。
從源頭引導科研向市場轉變。改革科技項目的形成機制,引入“市場思維”,給予高科技企業的技術負責人部分權限,共同形成科技項目選題。在項目立項評審中,讓相關領域有代表性的企業負責人擁有更多的發言權,減少“學術思維”主導帶來的立項誤區。對于具有應用前景的項目,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在立項期就介入,用市場機制加快成果轉化進程。
落實完善科技資源配置政策。貫徹落實江西下發的《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文件,并對賦予科研單位科研經費更大管理權進行細化。在此基礎上,對績效支出管理進行改革。對各級應用類科技項目結束后的績效跟蹤評價,重點關注項目成果轉移轉化、應用推廣以及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評價結果作為科研人員和科研項目承擔單位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與職稱評定、科技獎勵以及后續配置科技資源掛鉤。
●補齊評價機構和經紀隊伍短板,搭好供需橋梁
供需矛盾問題是影響和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根本問題。只有提高要素供給的質量和能力,讓重大科技成果和核心知識產權滿足企業需求,技術要素市場活力才能得以延續。而解決供需矛盾的關鍵,是補齊科技成果評價機構和技術與市場中介人、技術經紀人短板。
培育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紀人。建議相關部門研究建立完善技術經紀人培養體系,培育技術供需方經紀人和技術交易中介方經紀人。鼓勵高技術人才從事技術供需方經紀人工作。在高校試點開設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的相關專業和課程。建立起完善的職業經紀人從業資格考試制度。依托江西省網上常設技術市場及企業資源,提供精選的供需項目,組織技術經紀人進行項目對接。
開展科技成果評價機構試點。建議科技主管部門遴選具備科技成果評價能力的專業評價機構作為試點。圍繞有色金屬、電子信息、航空、中醫藥、新材料、裝備制造等“2+6+N”產業,政府部門牽頭聯合技術專家、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及行業協會等共同制定行業內科技成果轉化評價標準。試點機構要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評價與應用轉化相結合的有效模式,主動為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提供重要參考依據,降低銀行貸款風險,緩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高等院校建立專利申請前評估制度,對擬申請專利的技術進行評估,強化需求導向。
推進新技術應用場景建設。新技術、新產品更需要的是市場和機會。建議實施“新技術機會清單”制度,深度了解和收集企業產品技術研發和需求情況,定期發布新技術應用場景機會清單,借助“國家級大院大所產業技術進江西活動”等重大場合對新技術機會清單進行集中公開,同時在江西省網上常設技術市場發布,引導全球新技術、新產品在江西“首發首秀”,為全球投資者、企業及人才在江西發展提供市場和計劃,將新技術應用場景具象為可感知、可視化、可參與的機會,實現從“給優惠”到“給機會”的深刻轉變。
●加強平臺建設,營造高效率轉移轉化生態
江西研發投入主要流向高校、科研院所,為推進其產生的成果更多的應用到市場,就必須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構建良好的技術市場生態。
持續加大新型研發機構建設力度。落實好《江西省引進共建高端研發機構專項行動方案(2020-2025)》,以點帶面,圍繞有色金屬、電子信息、航空、中醫藥、新材料、裝備制造等“2+6+N”產業,出臺支持江西與國家級大院大所科技合作的專項政策,大力引進大院大所設立研發總部或分支機構,聯合建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共建一批高端新型研發機構,培育一批科技戰略人才,推進更多技術走向市場。
啟動建設概念驗證中心?!案拍铗炞C中心”在技術創新的第二個階段——概念驗證階段就開始對技術轉化進行扶持,解決新技術轉化“最初一公里”。建議制定《江西省概念驗證中心建設實施方案》,建設由社會力量主導的若干專業化概念驗證中心,為高校技術概念驗證提供種子資金、商業顧問、創業教育等個性化支持服務,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的全鏈條服務支持體系。實施江西省“概念驗證支持計劃”,設立概念驗證中心專項支持資金,每年面向全省征集若干個概念驗證項目,對每個項目予以財政資金支持。
構建技術轉移轉化服務體系。針對各設區市首位產業和優勢產業,推進大院大所與中科院江西中心在地方聯合成立一批具備綜合服務能力的區域性分中心,形成覆蓋全省的科技服務網絡,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建設中,發揮引領示范作用,促進更多國家級大院大所技術在贛轉移轉化。支持省內高校、科研院所普遍建立技術轉移中心,健全省市縣三級技術轉移工作網絡,構建全省技術轉移信息服務“一張網”。
做強做大江西省網上常設技術市場。修訂《江西省網上常設技術市場技術交易專項補助辦法(試行)》中的有關規定,擴大補貼對象范圍;整合南昌科技廣場、贛州科技廣場、“技術江西”等各類平臺技術要素資源,建立省市縣協同推進機制,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平臺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