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3日,《江西日報》學與思板塊刊登我院科技戰略研究所楊興峰博士文章:制造業應對疫情需創新求變?,F將全文轉載如下:
制造業是江西拉動經濟增長、吸納新增就業、穩定外貿收入的重要行業。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增強制造業抗風險能力,推動制造業發展,要進一步強化創新的引領地位。
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推動制造業提質增效。抓住“新基建”機遇,重點對電子信息、中醫藥、新材料、航空、汽車等條件成熟、需求迫切的制造行業,開展智能生產線、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等建設示范,推進制造業企業生產過程智能化;創新中小企業“上云”模式,加大公共部門與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合作力度,充分發揮大型云服務提供商集聚資源的規模效應,在政府認定的各類“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上搭載各類云服務;積極探索財政資金使用方式改革,通過科創券等形式引導中小企業根據自身需求特點,選擇適合的云計算應用產品,實現工廠透明化和管理在線化、數字化;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發揮江西交通網絡發達、勞動力與土地成本低等優勢,推動現代物流業加快發展,有效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降低制造業企業成本;構建供應鏈綜合服務平臺,打通行業供應鏈,以智能化、專業化、個性化系統解決方案,深度服務于供應鏈上下游企業。
創新產業技術體系,構建協同創新生態網絡。創新科技投入機制,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普惠制經費落實力度,設置企業研發投入后補助專項基金,激勵引導企業普遍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以政府引導為輔、市場化運作為主,設立科技風險、科技擔保等專項基金,發揮政府基金風險緩釋的兜底作用,帶動創投、信貸、保險等社會資本共同投入,拓展企業投融資渠道;完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吸納企業及社會資金建立高??萍计髽I,實現科研成果與產業發展的無縫對接;支持引導高校、科研院所與新型研發機構等,圍繞我省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制造業領域建設專業孵化器,促進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支持重點院校、科研機構、制造業技術創新中心等,設立創新成果產業化基金,加快推動省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市場化運作。
創新人才引育機制,夯實制造業創新發展基礎。創新人才引進模式,以中科院江西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中藥大科學裝置、中科院稀土研究院等創新平臺為載體,采取專職與兼職、長期聘用與短期服務相結合等方式,實現對高端制造業技術人才的引進與使用;聚焦中小微企業,通過降低企業社保成本、住房公積金負擔等階段性舉措,支持企業加大對企業管理人才、“藍領”技術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加強校企合作,支持省內高校圍繞我省制造業重點發展領域進行相應的學科調整,設立“校企合作專項資金”,支持和鼓勵在校企合作中發揮重要主體作用的企業;建立人才培養長效穩定支持制度,通過政府財政性資金補貼等方式,支持人才開展技術攻關、創新創業、國際交流等活動;優化人才保障機制,提升中高端制造技術人才基本工資待遇水平,建立完善多要素參與的收益分配制度;科學設置人才評價標準,創新考核評價方式,拓寬評價渠道,提高考核評價的準確性與針對性。
創新產業開放合作,助力制造業做優做強。通過優化政務服務、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提升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配套能力等舉措,大力優化營商環境,有效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產業鏈的梯度轉移;保持自身產業發展方向和定力,注重擬引進項目的產業關聯度,促進產業鏈條閉環;以滿足防疫時期全球特殊的消費需求為導向,幫助我省食品制造、醫療器具和藥品制造等領域企業,參加境外貿易促進、線上展覽等相關活動,支持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深入開展“品質贛貨、行銷天下”活動,發揮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對進出口貿易的促進作用,支持我省制造業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高質量的海外倉,完善我省外貿國際營銷網絡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