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28日,江西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彭春瑞研究員率領省科學院、省農業科學院、南昌大學的專家學者一行5人,赴“中國蜜橘之鄉” “中國龜鱉之鄉”進行種植、養殖產業調查研究,與南豐縣科技局、撫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有關領導和專家研討交流科技引領南豐蜜桔、龜鱉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
南豐縣科技局副局長劉軍陪同考察南豐蜜桔育種
29日上午,江西省生態學會贛鄱生態科普大講堂在“中國龜鱉良種第一鎮”南豐縣太和鎮開講,彭春瑞研究員、戴年華研究員、張志紅研究員和丁惠君高級工程師先后給當地領導干部、蜜桔種植和龜鱉養殖大戶講授了“種植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控技術”“建設生態文明高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龜鱉養殖生態環境安全”“水產養殖環境抗生素檢出特征及其影響”,傳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生態農業理念與農業產業化綠色健康發展知識、生態環境保護與產業可持續發展路徑,助推南豐縣打造綠色農業、特色農業、精品農業、品牌農業,成為全省優質農產品、農業產業化和鄉村振興的領頭羊。
贛鄱生態科普大講堂專家授課
贛鄱生態科普大講堂走進南豐縣太和鎮
說起南豐縣,耳熟能詳的可能是“中國蜜橘之鄉”。近年來,南豐縣以太和鎮為核心建設龜鱉產業集群區域,加快推進“五十億龜鱉產業”高質量發展目標。當前,南豐龜、種鱉存量達2萬噸,年產商品龜鱉達3000噸,龜鱉產業綜合產值26億元,甲魚種蛋種苗占全國市場50%以上,南豐縣早已成為全國聞名的中華鱉親本養殖、種蛋種苗生產供應基地。因此,南豐還有一個響當當的國家級名號——“中國龜鱉之鄉”,南豐縣太和鎮更是擁有“中國龜鱉良種第一鎮”之美譽。
省生態學會負責人指出,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引領作用,積極和政府、科研院校建立聯系,結合自身實際,在南豐蜜桔和龜鱉良種培育上有創新,同時切實延長蜜桔和龜鱉產業鏈條,達到科技引領、產業增值、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良好效應。學會是政府聯系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省生態學會將進一步發揮自身職能,積極推動生態科技創新資源在南豐落地轉化,為南豐高質量發展和我省建設國家生態文明高地貢獻力量。
調研太和鎮企業甲魚孵化車間
南豐蜜桔脫毒育苗
(江西省生態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