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從協議到協力:復元生物多樣性。5月22日,江西省生態學會協同舉辦的“尋生物之蹤跡 還自然以天真”《彩云里——廬山生態文化尋跡》讀書會活動在南昌贛江新區心海書屋舉行。該書主編杜天真教授、執行主編陳政、副主編劉苑秋教授(學會常務理事),特邀嘉賓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戴年華研究員、副理事長謝花林教授、常務理事李志萌研究員,以及來自江西省林業局、江西農業大學、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管理局、江西日報和江西高校出版社等單位的80余人參加了讀書會。
讀書會在書友們的詩歌朗誦中拉開序幕。分為主創團隊對話、讀書分享、嘉賓評論發言、讀者互動提問、簽名送書等環節。讀書會上主創團隊介紹了《彩云里——廬山生態文化尋跡》的創作初衷、背景、 過程以及示范創新的意義和價值,隨后廬山保護區科普講解員朗讀分享了書中的精美選段。緊接著嘉賓們從生態、文化、自然等不同角度對該書進行了高度評價,并對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著力發揮生態優勢助力生態強省建設展開了討論。最后現場讀者踴躍提問,并分享了自己的讀書感想。
江西日報、江西都市頻道對讀書會活動進行了全程報道,活動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切實宣傳了廬山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弘揚了廬山生態文化。
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彩云里——廬山生態文化尋跡》,史料豐富、視角新穎、考證嚴謹,貫穿了獨特生態、尊重生態、保護生態、欣賞生態、利用生態、享受生態、建設生態、傳承生態的理念。
廬山北臨長江,東臨鄱陽湖,以其獨特的地理區位和自然生態使其成為世界地質公園、世界文化景觀遺產、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文化名山、人文圣山。新時期的廬山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江西省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及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中有獨特的地位。2014年,國家林業局批準建設江西廬山森林生態系統國家定位觀測研究站。2019年杜天真教授基于廬山豐富、獨特的生態文化資源,結合廬山森林生態站建設需求提出撰寫《廬山生態文化》一書的建議,并提出了專著的框架和要求,旨在通過挖掘、梳理廬山生態文化史料、數據,對廬山的生態文化建設作一系統的歷史性總結,并把這項工作納入整個生態建設中,作為生態站未來工作的一個基礎坐標。
該專著組織了省內外4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的強大編寫隊伍。該書深刻豐富的內涵、生動客觀的表述,不僅為挖掘、認識和傳承廬山生態文化精髓發揮積極作用,也是展示美麗中國“江西樣板”的一個窗口,將為實現我國“綠水青山更秀美,金山銀山更豐厚”提供一份重要參考和依據。
(江西省生態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