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來自廣東廣州、浙江杭州和河南洛陽的中小學生,在江西省生態學會的專家帶領下,走進鄱陽湖,在永修縣吳城鎮和余干縣康山鄉,分別參觀和考察了鄱陽湖國際重要濕地大湖池、常湖等的干旱情況,了解了鳥類的六大生態類型: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陸禽和鳴禽,仔細觀察了這些鳥類喙和趾的差異及生態習性,并體驗了水鳥的樣點調查與林鳥的樣線調查方法,仔細辨識和記錄了白鷺、中白鷺、大白鷺、蒼鷺、東方白鸛、灰鶴、鴻雁、斑嘴鴨、環頸雉、普通鵟、戴勝、家燕、珠頸斑鳩、烏鶇、斑鶇、白頭鵯、絲光椋鳥、大山雀等鳥類。當在望湖亭下的修河與贛江交匯處意外看到一群江豚攜兒帶女,溯贛江而上時,同學們激動不已。剛參加第四次2022長江江豚科學考察的專家,還詳細地向同學們介紹江豚目視觀察的方法及江豚調查要注意的事項。
10月3日,同學們來到余干縣瑞洪鎮信江水域,與鄱陽湖康山江豚巡護隊員一起乘船體驗了江豚巡護,再一次觀察到了一群江豚自由地生活在信江,還有母子豚。還對在建的信江高鐵大橋施工時隨意向江里拋棄物提出了建議,擔心會砸到江豚和影響江豚棲息。同學們在康山鄉座談采訪了3位巡護員,詢問了鄱陽湖禁漁、漁民上岸后的生計、護魚保護江豚與候鳥情況,非常關心漁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也非常敬佩巡護員克服種種困難的堅守和敬業情懷。最后同學們還為動手合作為保護江豚制作了宣傳牌,巡護員將會把宣傳牌豎立在江豚出沒的地方,提醒公眾注意保護江豚。
供稿:江西省生態學會
攝影:戴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