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13日,省生態學會邀請省科學院、省氣象局、江西農業大學、省旅游集團、省交通投資集團和省民營經濟研究院等單位會員的專家一行6人,深入吉安市遂川縣草林鎮、萬安縣百嘉鎮和窯頭鎮、井岡山航電樞紐、宜春市豐城市拖船鎮后村等地,開展送科技下鄉助力生態文明建設與鄉村生態產業發展服務活動。
在遂川縣,3月12日專家學者調研草林紅圩特色小鎮的“紅色旅游+綠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與遂縣科協、發改委、財政局、科技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和生態環境局等單位舉辦“江西省生態學會遂川縣科技服務座談會”,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主題,暢談交流GEP核算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林下經濟與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科技平臺建設與科技特派員下鄉、生態農業與農旅整合、農產品生態附加值提升、科技服務站建設等。遂川縣副縣長李茂軍、縣科協主席彭成林等陪同調研或主持座談會。
在萬安縣,專家學者調研了百嘉鎮廓埠村、窯頭鎮窯頭村和井岡山航電樞紐。3月13日上午,在贛江井岡山航電樞紐項目辦負責人李華勇的陪同下,江西省生態學會送科技下鄉服務隊一行6人參觀考察時,驚喜地發現一群體態優美、氣質高雅的“國寶”中華秋沙鴨,在井岡山航電樞紐下游不遠處水域悠閑自得地隨波逐浪,時而潛入水中尋覓小魚。經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省科學院研究員戴年華仔細辨認,在該江段棲息的有10多只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中華秋沙鴨,伴生水鳥還有鸕鶿、蒼鷺、白鷺、小??和斑嘴鴨等,總數量近200只。省生態學會科技服務專家學者建議,當地有關部門要加強該區域的護水護魚護鳥等生態保護工作,盡快建立中華秋沙鴨保護小區,加強保護管理、生態監測和科普宣教,進一步保護好贛江生態環境和贛江明星物種中華秋沙鴨,唱響萬安縣的生態名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3月13日上午,在贛江豐城市拖船鎮,專家學者調研和交流了基本農田保護、農村宅基地改造和贛江干流禁漁實施情況等。
2018年10月,省生態學會與靖安縣人民政府共建省科協科技服務站以來,積極組織專家會員送科技下鄉,深入靖安、銅鼓、奉新、井岡山、遂川、萬安等縣市,為中國娃娃魚之鄉——靖安、銅鼓“五彩梁塅”、遂川草林紅圩小鎮、萬安贛江中華秋沙鴨等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產業發展敬言獻策和提供技術服務,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和鄉村振興貢獻科技智慧。
省生態學會在遂川舉行科技服務座談會
省生態學會黨支部組織參觀了遂川紅色基因傳承館等
撰稿:戴年華
攝影:萬 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