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2019鄱陽湖國際觀鳥周系列活動在南昌市前湖迎賓館正式啟動。首屆觀鳥周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指導,江西省人民政府、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共同主辦,江西省林業局、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廳、南昌市人民政府、九江市人民政府、上饒市人民政府聯合承辦。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同時也是東亞—奧大利西亞遷飛區最重要的遷徙水鳥棲息地。首次觀鳥周邀請了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等嘉賓600余人,是向世界展現贛鄱大地魅力的盛會。省科學院院長熊紹員攜生物資源研究所、能源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科技戰略研究所和流域生態所的11位研究人員參加了此次活動。
7日上午9時舉行了盛大的開幕式,省委書記劉奇等領導出席。江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易煉紅致歡迎詞。聯合國糧農組織駐華副代表張忠軍、國際鶴類基金會副總裁斯派克·米林頓,國家林草局局長張建龍分別致詞,高度評價了鄱陽湖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江西省委省政府在保護鄱陽湖生態和候鳥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并預祝首屆觀鳥周圓滿成功。
7日下午,活動召開了兩個分論壇,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院士論壇、鄱陽湖濕地和候鳥保護國際論壇。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毛偉明和北京林業大學黨委書記王洪元出席了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院士論壇并致詞。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學家、生態學家沈國舫;中國工程院院士、環境基準標準與污染防治專家吳豐昌;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專家武強;中國工程院院士、動物營養學家印遇龍;中國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學家康振生;北京林業大學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林震教授以及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李雄教授分別圍繞“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修訂”、“中國礦山環境問題與生物分析”、“功能農業種養一體化研究與思考”、“植物抗病性與病害綠色防控”、“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及“新時代中國城鄉人居環境生態與綠色發展范式解析”作了主題報告,為江西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建設建言獻策。
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小平出席了7日下午的鄱陽湖濕地和候鳥保護國際論壇并致詞。在論壇現場,江西省林業局局長邱水文與阿拉善SEE基金會會長艾路明先生簽證了《鄱陽湖保護和發展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整合資源,在鄱陽湖濕地保護、候鳥及其棲息地管理、自然科普教育等領域開展合作。另外,萬科公益基金會理事長王石、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濕地管理司司長吳志民、前澳大利亞環境署署長彼得·布里奇沃特、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環境基金協調處項目官員由理惠、南昌大學流域生態學研究所所長陳家寬、國際鶴類基金會全球副總裁斯派克·米林頓、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艾路明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宜瑜分別做了主題報告。參加論壇的領導、專家和國內外社會組織代表進行了嘉賓對話,就開展合作、加強濕地與候鳥保護展開了熱烈討論。
8日上午,第二屆國際白鶴論壇在南昌市泰耐克國際大酒店舉行。本屆論壇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指導,江西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國際鶴類基金會和香港商報主辦,江西省水利廳、江西省林業局和江西省生態學會等協辦,并獲得了江西銅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包括來自國際鶴類基金會的代表、俄羅斯的鳥類學家、省內外有關單位的領導、專家學者和社會團體的代表等共180余人參加了論壇。江西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會長陳達恒、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副秘書長于緒文、江西省水利廳廳長黨委書記羅小云、江西省林業局副局長嚴成和江西省銅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汪波分別發言,介紹了我省相關單位和社會團體為生態文明建設,特別是白鶴保護事業所做的努力、今后努力的方向并呼吁國內外各屆人士持續關注和支持江西省的白鶴保護工作。隨后,國際鶴類基金會董事會成員南?!つ馉?、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冰凍巖生物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謝爾蓋·斯列普措夫和江西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鄭忠杰分別圍繞 “亞姆帕谷鶴節的由來和意義”、“異常天氣條件對雅庫特東北地區白鶴筑巢的影響”和“我與白鶴的約定”的主題報告,白鶴連接起其遷徙路徑上三個不同國家的愛鳥人士深情的分享了與白鶴的情緣和在白鶴保護方面的經驗。
論壇期間,主辦方表彰了“首屆江西省生態學大會在南昌成功召開”等“2018年度江西省生態文明建設十件大事”,并為省科學院研究員戴年華等十位專家頒發了“江西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智庫專家”聘書。
未來幾天,國內外的嘉賓還將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領略鄱陽湖區域的自然美景,了解江西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建設成果。
來源:科技戰略研究所、生物資源研究所、省生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