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中宣部關于“以‘長江之戀’為主題做好宣傳”的指示精神,6月12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牽頭承制的大型紀錄片《長江之戀》攝制組來到江西省科學院,采訪省生態學會副理事長、秘書長戴年華研究員。
該紀錄片以長江作為中華經濟命脈“黃金水道”的歷史地理位置為切入點,從上海出發,沿長江一路向西溯源,以游學的形式重走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黃金水道,尋訪長江流域的歷史印記,感受沿途文化風俗,反映長江沿線社會、經濟、人文、生態等發展面貌。
此次上海廣播電視臺來到江西省科學院采訪拍攝,就鄱陽湖演變、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生態服務功能、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生態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等采訪了戴年華研究員。戴年華介紹了鄱陽湖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面積、水量、水質、魚類資源等方面的演變過程及原因,分析了與其他淡水湖相比,鄱陽湖的生態保護特色;就 “綠色青山與金山銀山”“一產利用生態、二產服從生態、三產保護生態”和生態補償等闡述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提出了鄱陽湖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中關切的生態保護與漁民生計、公共流動資源的管理、功能區劃與湖泊流域生態、濕地生態的管理問題,建議理順各類自然保護地管理體制、提高生態質量和資源利用效率、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強河湖水域岸線保護與生態修復。
攝制組還深入鄱陽湖等地,從多角度、全方位拍攝展示鄱陽湖的地理特色、生態特征和人文景觀,以凸顯當鄱陽湖的生態之美、發展之美、建設之美,宣傳湖區的民俗文化及大湖文化,以此體現長江流域的鄱陽湖煥發的全新活力,同時也將助推鄱陽湖生態產業的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據了解,上海廣播電視臺拍攝六集紀錄片《長江之戀》為上海廣播電視臺承制,是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2019年重點項目。該紀錄片于四月中旬啟動拍攝,七月下旬制作完成,八月中旬左右在電視臺黃金時段每周播出一集,為新中國建立70周獻禮。
省生態學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