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院先后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烏克蘭、中國臺灣、中國香港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聯系,派遣科研和管理人員百余人次出國(境)開展短期學術交流訪問或中長期科技培訓;與加拿大萊斯布里奇研究中心、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瑞士聯邦發展署、俄羅斯巴什科爾托斯坦共和國科學院、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巴頓焊接研究所、高分子化學研究所、G.M.Dobrov科技潛力與科技史研究中心、日本釧路國際濕地中心、韓國江原大學、臺灣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等簽署了科技合作框架協議(合作備忘錄)。
為加強人才培養和科研能力建設,我院先后邀請了加拿大農業與農業食品部萊斯布里奇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Timothy Angus McAllister先生、烏克蘭國家科學院巴頓焊接所表面工程中心Tyurin Yuriy主任和Kolisnichenko Oleg博士、G.M.Dobrov科技潛力與科技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Lidiya Kavunenko女士、經濟與預測研究所高級研究員Vitalii Gryga博士、新西蘭獼猴桃種植專家John Mcintosh先生、韓國江原大學森林與環境學院教授Young Soo Bae先生等專家來院開展合作研究工作;此外還有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Estelle COUALLIER教授、美國圣何塞州立大學計算機工程系教授Hua Harry Li先生、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華裔學者姜正義教授等外籍專家來院進行短期學術交流活動。
2015年,國家級“高性能鎢、銅材料與表面強化技術國際合作基地”正式落戶我院應用物理研究所,實現了我院乃至我省國際科技合作示范基地零的突破;2017年7月23日至8月6日,首次承辦的科技部《發展中國家技術培訓班項目》“鵝掌楸與香樟種質資源及其創新利用”,邀請了來自泰國、越南、尼泊爾等5個“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共計9名學員來贛參訓,展示了我院科研實力,擴大了影響,收效良好;2018年7月,江西省科協“海智計劃”省科學院工作站完成公示,將于年內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