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科技日報》頭版刊登熊紹員主題教育學習體會文章: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工作的“四個第一”

來源:院辦公室    更新時間:2019-07-15    瀏覽:13948
【字體:

  2019年7月15日《科技日報》頭版刊登熊紹員主題教育學習體會文章: 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工作的“四個第一”。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始終堅持科技創新工作的“四個第一”

熊紹員

    研習科技創新重要論述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也是我們做好科技工作的邏輯起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我們黨根據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趨勢和現狀,對這一基本觀點的發展和完善。進入新時代,因應世情國情的發展變化,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提出并多次強調了“三個第一”,即發展是第一要務、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從“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再到“三個第一”,反映了我們黨對科學技術的認識逐步深化,對科學技術的重視不斷提升。

    當前,全黨上下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重要思想特別是今年5月在江西考察時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進一步啟示我們:“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更應當是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第一責任。第一要務、第一動力、第一資源、第一責任,這“四個第一”環環相扣、互為促進,共同構成一個邏輯緊密的有機整體:發展是第一要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創新是第一動力,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引擎;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推動創新發展的核心;初心是第一責任,引領人才守正創新,驅動發展行穩致遠。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內因是根本原因,外因是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科技創新的根本在人,在于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其他外因必須通過人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初心使命是科技人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最基本、最蓬勃、最持久的動力。深刻認識“四個第一”,是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科技發展經驗教訓的凝練提升,是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科技創新重要思想的內在要求,也是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客觀需要。面對當今科技和產業革命以及復雜多變的國際經貿形勢,始終堅持這“四個第一”,我們的科技創新工作就有了正確的方向、有力的抓手、堅實的基礎、不竭的動力。

    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是科技工作的前行之“燈”。發展是第一要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科學研究包括科學探索、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促進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滿足人類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在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此要加快發展步伐,做大經濟總量。同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呼喚著科學技術不斷推陳出新,科學技術的價值,也終究要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的實效來檢驗。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把握戰略需求,樹立問題導向,加快科學技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高質量的科技供給支撐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我國科技事業不斷推向新高度。

    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是科技工作的進取之“道”。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動力來源于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重大創新,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深刻變革和巨大進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奇跡,正是黨領導下科技創新體系的持續完善和創新能力的指數級增長。創新,人類賴之以盛,國家賴之以強。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緊緊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斷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提高科技創新水平,持續釋放創新作為第一動力的巨大潛能。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就應當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創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大環境,有效發揮市場對創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全力打通創新體系鏈條上的“中梗阻”,深化科技各領域體制機制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讓一切創新創造的活力競相迸發,不斷研發新技術、發展新產業、支撐新業態、形成新經濟,為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培育新的動能。

    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是科技工作的堅實之“基”。人才是第一資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我們堅持創新驅動,實質是堅持人才驅動。當今世界的競爭,是經濟的競爭、科技的競爭,但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科學技術創新是人類改造世界的偉大的創造性活動。現代科技創新尤其是尖端技術,是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做出來的。離開了人才,科技創新就是空中樓閣、鏡花水月。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不斷壯大人才“蓄水池”,努力造就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在政治上關懷、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科技工作者,讓科技工作者的聰明才智充分涌流。堅持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要求我們通過本土培養、加快引進“雙管齊下”的方式,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要求我們遵循人才成長和工作規律,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培養、使用、激勵的長效機制;要求我們加強投入、優化政策、提高待遇,切實提供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創造的環境和條件,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萬類霜天競自由”的良好局面。

    堅持把初心作為第一責任,是科技工作的穩定之“錨”。初心是第一責任。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樹木枝繁葉茂,是因為根深蒂固;航船隨波逐流,是因為沒有了錨。初心之于人才,一如根之于樹木、錨之于航船。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體現的是對科技創新外在的客觀需求;堅持把初心作為第一責任,強調的則是對人才資源內在的主觀約束。相較于其他工作,科研工作更加孤獨、枯燥,正所謂板凳需坐十年冷,為伊消得人憔悴。科研之寂寞單調,愈顯初心之彌足珍貴。一段時間以來,科研腐敗、學術不端事件屢見報端,論文抄襲、學歷造假事件頻頻發生,無序競爭、亂挖人才乃至部分科技人員逐利而動、心浮氣躁。究其根源,正是因為缺失了初心這個“定盤星”,因而對追求科學的理想產生動搖,對科研創新的使命沒有堅守,對科技為民造福的信念有所淡化。新中國成立后,以錢學森、李四光、鄧稼先、于敏等為代表的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甘守初心、勇擔使命,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創造了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偉大科學成就。改革開放后,發明“漢字激光照排彩印系統”的王選、研制“北斗導航系統”的孫家棟、被譽為“天眼之父”的南仁東、“用生命叩開地球之門”的黃大年……無一不是堅守初心使命、飽含家國情懷、立志科技報國的先鋒模范。如果不是初心使命,僅以市場經濟衡量就無法理解這些英雄模范的行為。為此,面向新時代,我們必須始終堅持把初心作為第一責任,以“又紅又?!弊鳛楹诵膬r值,傳承弘揚老一輩科學家的優良傳統,樹立遠大理想和堅定信念,切實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使命作為安身立業的第一責任、價值導向和人生信條。惟有自覺堅守這個初心使命,才能在紛繁復雜、高速變化的現實社會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迷失方向、失去自我,充分發揮自身的智慧和價值。惟有自覺堅守這個初心使命,才會激發源源不斷、澎湃熾熱、矢志不渝的內生動力,才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氣神和創造力,為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惟有自覺堅守這個初心使命,才能自為自在、專心致志、勇往直前地在各條科技戰線上開展“活躍躍的創造”,讓我們的國家“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發展第一要務、創新第一動力、人才第一資源、初心第一責任,這“四個第一”作為有機整體,發展是主題,創新是主線,人才是主體,初心是主心骨:其引領發展,支撐創新,鑄魂人才。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廣大科技工作者要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己任,著力攻克關鍵核心技術,破解創新發展難題。通過扎實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大科技工作者必將進一步激發“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強大內生動力,矢志創新,科技報國,為加快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作者系江西省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研究員)

欧美性videos高清精品_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_无码国产精成人午夜视频一区_真实国产老熟女粗口